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1989年,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为2075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国民收入为188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产值增加27.3%,农业总产值为7536万元,比上年增长34%,是近十年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27%,林业产值增长51.5%,牧业产值下降1.4%,副业产值增长7.6%,渔业产值增长10%。全区粮豆薯播种面积35.4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粮豆薯总产量为30584万吨,比上年增长36.4%。林业和绿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造林面积12:8万亩。森林防火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发生火灾20次,比上年下降23%,林地过火面积41.5亩,没有发生大火灾。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为87099万元,比上年增长9.8%。在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6.4%;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12.1%,其中:乡办工业增长49.0%,村办、农村个体、城镇个体工业增长9.3%。
工业产品结构有所改善,轻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总产值为13840万元,比上年增长22.9%,轻工业产值比例由上年的14.2%上升到15.9%。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全区企业实行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有36个,占全部企业总数的17.9%,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9.8%。经济效益有所改善。1989年,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0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实现利税总额22490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平均每一职工实现利税2134元,比上年增长51.2%;每百元工业总产值占用定额流动金76.56元,比上年增加20.93元,上升37.6%。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上年的110天延长到118天。工业企业亏损面比上年下降0.5%。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价值劳动生产率为7230元,比上年提高11.7%。
认真清理在建项目,合理安排投资使用方向,调整投资结构,有效地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08万元,比上年下降39.3%。基本建设投资14105万元,比上年下降49.9%。在投资总额压缩的情况下,全民所有制单位能源、交通、邮电系统投资1155万元,比上年增加一倍多。文教卫生系统投资1332万元,投资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
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全民所有制建筑业实行承包责任制的企业19家,占企业总数的100%,承包施工面积26.6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08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082元。
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改革和挖潜,运输能力逐步提高。1989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6.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6%,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44.0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4%;公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9.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859.7万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函件下降25.8%,报刊发行业务下降8.1%;电报业务增长0.5%;长途电话业务增长3.6%,年末市内电话户数达9700户,比年初增长14.5%
全区商品市场变化较大,商品销售由上年增长过快转向局部疲软。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63385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达1118万元,增长21.7%;消费品零售额达62267万元,增长7.1%。主要消费品社会销售量与上年相比,猪和猪肉、鲜蛋、食糖、酒、彩电等主要商品,分别比上年增长12.2%、129.6%、42.9%、14.8%,99.5%。
1989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额4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来我区旅游参观、探亲访友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外国友人、华侨和港澳同胞424人。
1989年,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实施财政“保盘子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215万元,比上年增长85.8%;财政总支出16969万元,比上年增长49.1%。基本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金融部门在宏观调控中,积极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年末,全区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084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2209万元,比年初增长27.4%,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41496万元,比上年增长7.8%;现金支出170469万元,比上年增长6.9%,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量28973万元,比上年增长2.6%。
科技事业有所发展,1989年上报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地区科技进步奖37项,申请国家专利1项,科技成果在全区经济建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1989年,全区招收大学专科学生105人,在校生327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353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933人;农业、职业中学2799人,比上年增加261人。
卫生医疗条件有所改善。1989年,全区共有各种卫生机构263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767人,比上年增长4.9%,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防病治病水平大大提高。城乡居住条件有所改善。1989年国家用于职工住宅建设投资4348万元,建成住宅11万平方米。城乡人民储蓄大幅度增加。198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65283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9016万元,增长411%,其中城镇居民储蓄62927万元,比上年增长41.5%。 (吴春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