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呼兰县中小学校危倒房改造成效显著 

  呼兰县历史上办学基础条件薄弱,欠帐很多,特别是连续三年遭受历史罕见的外洪内涝及冰雹、暴雨、龙卷风等多种灾害的袭击,使近4.5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成为新的危房,全县有25个村小学被迫分散到农户家、村办公室及拖拉机库等处上课,造成中小学生流失率上升,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1989年2月哈尔滨市宫本言市长、程道喜副市长专程到呼兰现场办公,当场拍板,市、县以1:1投资比例,解决建校舍的资金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教育集资办公室,县五大班子领导带头每人捐款200元,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掀起捐资助学的热潮。仅一个月时间,市、县、乡三级集资794万元,其中:市补助投资325万元;县属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中、省、市直驻呼兰单位全体职工及个体工商户集资109万元;各乡村自筹资金360万元。翻建危倒房67处,3.01万平方米。为使危倒房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县集资办制定了校舍翻建统一设计、统一结构、统一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的“四统一”管理办法;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工程质量监督组织,保证工程质量,新建校舍均达到设计上20年不落后,使用上50年不大修的质量标准。群众反映说:“今年新建的校舍,坚固耐久,是乡村的一流房子。”
    这批新校舍的建成,使呼兰县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县中小学危倒房面积由上年的15%,下降到5%;二部制授课率由上年的11%,下降到0.6%;校舍砖瓦化程度达到85%以上。教学条件的改善,保证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以上,小学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均达到95%以上;初中巩固率达到85%以上;并有1625名中小学流失生返校就学,有效地的控制了中小学生辍学状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89年共向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输送新生512人,比1988年增加44%,是历史上升学率最高的一年。 (樊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