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技兴农示范活动在特大丰收中起了重要作用 

省科委为了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科技兴省实施方案》和《黑龙江省科技兴农实施方案》并根据《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和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着重研究了科技部门和科技战线在科技兴农中的工作重点,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以创建科技兴农示范县(市、场)为主的“个十百千”计划,即用3年的时间,每个县(市)科委,集中力量搞好一个科技兴农示范乡或村;全省建立10多个科技兴农示范县(市、场);推广100余项有明显效益的新技术,新成果;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四大作物1000万亩农业技术集团承包,大面积推广高产裁培综合技术。
    创建科技兴农示范活动,经省科委与有关部门反复酝酿和协商,征求多方意见,在1990年3月下旬,由省科委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甲方代表分别与北安、拜泉、龙江、巴彦、海伦、宾县、绥化、同江、绥滨、宝清、虎林、依兰、桦南、853农场、854农场等15个参加科技兴农示范县(市、场)的乙方领导及省内和国家11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负责人正式签定了“创建科技兴农示范县(市、场)的协议书”。按照“协议书”、“创建活动的试行办法”和各示范县的“示范目标”,要求科技兴农示范县(市、场)以开展示范活动前3年平均总产为基数,示范期间平均增产20%以上;畜牧业、乡镇企业、多种经营都要有新的提高,并形成一定规模投入少、效益高的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基础,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效益3年平均在1:3.5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农业人口平均收入增长10%以上。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探索在县(市、场)范围内推广农业生产转入依靠科技进步轨道的经验;通过“科技攻关”、“星火”、“丰收”、“推广”、“燎原”等计划的实施,普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实现科学管理,完善农村科技新体制,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高产、高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探索新路子,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