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七五”期间我省水产业有长足发展 

“七五,期间,黑龙江省的水产业取得了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更快、更全面的发展。“七五”期间,由于政策的放开和价格的驱动,使得水产品产量以超常规的速度增长,原定到“七五”期末实现的10万吨计划指标,已提前3年超额完成。1990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147869吨,比“六五”期末时的66389吨增长了1.23倍;年平均增产量为16296吨,比“六五”期间的9243吨提高了76.3%。
    在“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水产业发展方针的指引下,经过几年的努力,收到了明显效果。到1990年,全省养殖产量已达到99929吨,比“六五”期末的38205吨,增长1.62倍;养殖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由“六五”期末的57.5%上升到67.6%;全省实施精养措施的养鱼水面发展到81万亩,占总养鱼水面的28%,比“六五”期末翻了一番多;全省鱼种产量达到16789吨,比“六五”期末的8106吨增长了1.1倍,其中尾重在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由原来的不足10%上升到60%以上;鲢、鳙、草、鲂等节粮型养殖品种的比重,也由原来的不足30%增加到50%左右。
    “七五”期间,水产科技工作围绕提高养鱼单产水平这一主攻方向进行。1990年全省各类型水面的平均单产达到34.5公斤,比“六五”期末的13.1公斤增长了1.6倍。“七五”期间,水产科研工作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全省共有30多项重要科技成果通过了鉴定验收,其中有2项获国家级奖,8项获省部级奖,15项获地市级奖。水产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渔业生产的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省水产学校坚持改革招生制度,几年来为渔业生产第一线输送了3100多名毕业生。同时,仅1990年全省就培训各级水产干部1132人,培训水产职工2829人,培训农民养鱼员20100人次。
    渔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了渔业开发不断朝深广方向发展。“七五”期间,全省渔业劳动力由5.3万人增加到10万多人,农村养鱼户由1.1万户增加到3万多户,平均每年有4000个农户约1万个劳动力,加入到渔业生产行列中来,走上了养鱼致富之路。
    “七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渔政管理工作,进入了法制的新时期。仅1990年禁渔期间,全省就出动检查车、船1129台(艘)次,参加检查的人数达7490人。 (谷华民 王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