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技兴渔”初见成效 

按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作为“科技兴农”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科技兴渔”工作开始启动,并逐步成为水产业务工作的主旋律。以一个普及、两个调整、实现三个突破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兴渔”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各级组织领导机构,落实目标责任制,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和强化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取得了预期的进展。一个普及:即大力普及推广先进适用的养鱼技术,主要有列入“丰收计划”的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和驯化养鱼技术、池塘套养技术及稻田养鱼技术等。初步估算,通过对上述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全省即可增加鱼产量6000吨左右,增加效益1000万元左右。两个调整:一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和养殖方式,适当加大受消费者欢迎、价格适中的鲢、鳙、草、鲂鱼等品种和投放比例,由上年的30%提高到50%左右,同时大力发展综合养殖方式,达到降低成本,增加综合效益的目的。二是调整饲料结构,充分发挥我省草多、肥源广的优势,改变“以粮换鱼”的单一养鱼法,实行精粗结合的饲料结构,拓宽饲料源,降低养鱼成本。三个突破:即在低产池塘和小水面的单产方面,鱼种生产的良种化、大规格方面和稻田养鱼的推广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通过一年的努力,上述三个方面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全省包括“丰收计划”在内,有10万亩左右池塘和小水面的单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了亩产150公斤的中产水平,为更大规模的组织推广高产技术奠定了基础。初步统计,全省1990年共生产尾重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数量超过3亿尾,占鱼种生产总量的60%以上,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其中仅当年引种培育的优良品种就有2000多万尾。全省推广稻田养鱼的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农委的直接领导下,形成了热潮,取得了迅猛发展。全省稻田养鱼面积已由上年的7万亩一跃扩大到12万多亩,增长70%以上。(谷华民 王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