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机化发展综述 

1990年,农业机械化事业在开展以田间机械化为重点的“铁牛杯”竞赛推动下,经过艰苦工作,奋力拼搏,出现了蓬勃生机,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充分发挥农机化优势,为科技兴农做出显著贡献。省政府决定开展的田间机械化生产“铁牛杯”竞赛活动,是我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1990年在“铁牛杯,竞赛的推动下,农机化在夺取农业大丰收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一是机械化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1990年机械耕地面积达到7028万亩,机耕程度达到71.5%;机械翻地面积达4923.7万亩,机械翻地程度达到92.6%;1990年春整地4350万亩,比1989年增长11.5%,伏秋整地4750万亩,比1989年增长10%;机械播种面积5416.9万亩,机械播种程度达到55.4%;机械中耕面积5409.7万亩,机械中耕程度达到73.1%;机械收获面积为1327.7万亩,机械收获程度达到13.8%。这五项机械化作业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拖拉机作业量继去年突破6亿标准亩大关后,1990年又上新台阶,达到6.13亿标准亩。非农业作业量下降7.2%,而农业作业量增长5.3%。二是扩大了机械化高产实用技术的推广面积。1990年围绕高产农艺要求,重点推广了精密播种、深施肥和分层施肥、以深松为主体的机械旱作技术、棚盘育秧机械插秧、根茬还田、机械铺膜等7项农机化高产技术。1990年全省推广机械抗旱保墒土壤耕作技术的面积3500万亩;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2650万亩,比1989年增加920万亩;机械深施肥、分层施肥面积2950万亩,比1989年增加7万亩;水稻棚盘育秧机械插秧147万亩,比去年增加7万亩;机械根茬还田面积20万亩;机械铺膜、机械植保等面积和去年相比也有较大增长。这些高产实用技术、机具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增收,出现了一大批麦豆、玉米、水稻机械化高产模式化栽培的典型。三是积极参加集团承包,组织高产攻关。1990年省农机局直接承包了双城、克山、讷河、海伦、海林、庆安6个县,承包面积501.3万亩。主要是帮助当地农民制定机械化综合增产技术方案,确定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增产措施,帮助引进先进的农机具,在备耕春耕的主要生产环节上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据统计,参加承包的同志共帮助6个县改装检查各种农机具1672台;所承包的作物单产、总产均超过计划指标。
    二、农机投入增加,农机化发展后劲增强。为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省政府采取了倾斜政策。1990年是我省自农村改革以来农机投入最多的一年。投入最多的是大型农业机械更新。鉴于大型农机具状态普遍老化,半数以上超期服役,报废数量逐步增加,保有量逐步减少,面临一茬烂危险的状况。省政府已从1990年开始,对大型农业机械采取扶持政策,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大型农业机械的更新补贴,这项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各方面向农机化投入的积极性。1990年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全省农村用于大型农业机械更新的资金达1.56亿元,共更新链轨拖拉机1814台,农具9024台,联合收割机401台,都成倍地超额完成计划。这些用补贴更新的大型农业机械一律由村集体经营,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而且绝大部分当年发挥了作用。其次,1990年用于场库棚建设、恢复性修理、增强修理能力、小拖配套和增强其它服务功能的资金投入也都有较大幅度增加。
    三、农业机械管理水平显著提高。1990年在农机管理上,狠抓了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1990年12月14日省政府发布实施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办法》,这是我省农村改革以来出台的第一个农机重要法规。各地市县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农机管理规章制度,普遍建立了机械耕喧制,更新基金制、维护保养、经济核算等各项制度。由于铁牛杯竞赛的推动,使多年想建立而没能实现的农业机械的技术档案和拖拉机作业验收单等基础资料建设普遍建立起来,使机械作业数量、收费标准、耗油等情况有据可查,为指挥生产、节约能源、提高效益提供了重要依据。1990年全省新建拖拉机库7452间,新修农机停放场500多处,使全省农村75%的拖拉机有了库,89%的大型农具有了停放场。这个速度相当于1986年以来4年场库建设总和,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机具保养、停放条件。扭转了承包以来乱停乱放的混乱局面。1990年农机具技术状态明显好转。据对40个县市的891台链轨拖拉机、2906台大型农具检测,拖拉机合格率达到86.6%,比上年提高19.9%。农具合格率达86.6%,比1989年提高16.9%。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级农机服务组织是整个农机服务体系的基础。它既要为集体经营农业机械服务,也要为合作户营农业机械服务,把各种经营形式的农业机械统管起来,把分散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统一服务的优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协调、组织、管理、服务、经营的综合作用。因此村级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被确定为1990年整个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凡集体经营大型农业机械的村普遍建立了农机服务队,目前全省已建村级农机服务队4111个,其中1990年新建1497个。这些村农机服务队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1990年乡镇农机管理站普遍增强了服务手段,全省共添置了拆装工具、工卡量具、检测设备及服务车等3460台套。同时积极扩大“包修”面,全省实行“包修”的拖拉机已达17.3万混合台,占保有量的43.4%,为广大有机户提供综合服务。1990年省地县各级农机服务组织都围绕农业生产实际,特别是“科技兴农”战略方针的需要,结合农机化适用新技术开展了技术培训。1990年全省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0多万人次。 (赵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