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90年电子工业发展综述 

1990年黑龙江省电子工业举步维艰,资金紧张,市场疲软,工业生产曾一度严重滑坡。全战线职工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努力遏制经济下滑,并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了产品结构,1990年比1989年投资类产品比重增加2.4个百分点,元器件类比重增加0.2个百分点;消费类比重减少2.6个百分点。但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三大指标较上年都有所下降。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47339万元,比上年下降8%;产品销售收入33492万元,比上年下降10.9%。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鹤岗市分别下降20.2%、9.9%、22.8%、3%。牡丹江市、鸡西市、绥化地区、双鸭山市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销售工作和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等措施,销售收入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增长幅度分别是28%、89.6%、28%、23.7%;产品销售税金1382万元,比上年减少8.9%;利润出现负增长,各地市盈亏相抵后,全省利润总额为亏1502万元,亏损企业及亏损额上升。亏损企业34户,比上年增加12户,亏损额2424万元,比上年增加1280万元;新产品产值9500万元,新品产值率达20%;出口额比上年略有上升,总额801.67万美元,出口产品产值3767.87万元;产品质量有提高,有1种评为国优,3种评为部优,15种评为省优。
    一、加强生产调度,帮助基层摆脱困境。省电子工业总公司按照省政府“搞好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形势,预测需求,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困难。深入地市企业,帮助落实产品开发项目23个,解决新品开发资金37万元;帮助解决一次性财政费用104万元;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解决专项资金4万元;加强生产整顿,使两个小厂获得了生产许可证。
    二、对外贸易有新发展,“南联北开”有突破。在1990年6月召开的中国对苏联、东欧经济贸易洽谈会上,签订经济合同4项,协议33项。龙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在苏联纳霍特卡合作的收录机生产厂于10月16日正式投产。黑龙江省电子工业总公司与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合资建立电子产品销售维修中心的项目已草签合同。“北开”吸引了“南联”,省电子工业总公司和广东省电子工业局,双方互派代表团进行考察了解,探讨两省共同开发苏联市场的合作项目。
    三、加强了销售工作。针对市场疲软,流通不畅,经济循环受阻的状况,省、市(地)主管部门和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把开拓市场,促进产品销售作为启动生产、带动整个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突破口。省电子工业总公司与省政府生产调度局、省商业厅、省五金交电公司、省供销合作总社进行多次衔接,疏通销售渠道,加强了对销售环节的领导,努力克服市场疲软造成的困难,并抓住全国性的展销会、洽谈会、订货会机会进行宣传和销售。先后召开了全省电子工业销售工作会议和省电子“三机”(彩色、黑白电视机、收录机)产品工商衔接订货会,在10月份后销售有较大的回升,缓解了两个电视机厂产品积压的问题。在当地政府配合下,共帮助企业销售积压彩电27000台,产成品资金占用从9月份的2.8亿元降到年末的2.5亿元。
    四、科技成果显著,新品开发和技术开发有新的进展。新品鉴定定型58项,为年计划的59.2%。边贸类产品开发了钟控遥控收录机、“赛康”(SECAM)制式彩电和优质单放机等;应用类产品开发了抽油机综合效率遥测工程车、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系列、逆变式弧焊机、矿用高压漏电保护器、汽车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等主导产品;消费类产品开发了51厘米遥控彩色电视机、电子镇流器、两波段调频调幅立体声薄型收音机以及蒸气浴箱等。哈尔滨无线电七厂和牡丹江无线电六厂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机电部三等奖。
    五、在提高质量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主要标志是:建立以对产品生产过程实施有效控制,以稳定生产合格产品和优质产品为目的的“质量受控生产线”。6个企业7条质量受控生产线验收合格;标准化工作有2项成果获省技术监督局科技成果奖;采用国际标准覆盖率达到45%,比计划提高5%; 13个企业申报产品生产许可证,工厂全部通过机电部审查,实现当年发证7项;创国优、部优、省优产品19项(其中银牌1项,部优3项,省优15项);获机电部级优秀QC小组9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省级29个;电子产品稳定提高率94.1%,比年计划高4.1%;优质产品产值率34.9%,比上年提高13.7%,比年计划高12.4%。质量稳定提高率、优质产品产值率两项指标都高于机电部计划指标90%和33%的水平。 (李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