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医药行业发展综述
1990年医药生产经营经受住了严重困难的考验,实现了产值、销售稳定增长,利税下滑得到了控制,在全省工业战线率先走出了低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4533万元,比1989年增长17.57%;商业总销售完成149113万元,比1989年增长8.2%;预算内工商企业利税实现16771万元,比1989年下降9.21%。
1.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本着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的原则,对新诺明片、Vc↓片(丸)等15种长线产品实行限产或停产,产值比上年压缩了50%。集中资金、原材料,增加了青霉素、利福平、非那西丁、护肝片等31种适销对路又有竞争能力产品的生产,产值比上年增长27%,较好地保证了市场的有效供给。
2.产品开发有了新的进展。各地各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借助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军工企业的科研力量,共同研制开发了双黄连粉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硬胶囊分装机等36种新产品,增创产值8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
3.基建技改进度加快。全年计划11个基建技改项目,共完成投资1.6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总额的94%;有6项竣工投产,当年新增产值3560万元,创利税450万元,为医药生产的发展积蓄了后劲。
4.医药市场进一步拓宽。发挥工商统一管理体制的优越性,制定产销原则,协调产销关系,工商形成合力,开拓了市场,扩大了销售。全年商业收购地产品比上年增长10%(扣除降价因素则增长20%);工业销往省外的产品比上年增长30%;商业省内销售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调给农村供销社的药品额增长19%;工商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20.2%。
5.提质降耗工作成效显著。由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质量否决权制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和对标活动,促进了企业管理,推动了提质降耗工作。全年共创省以上优质产品35个,其中哈尔滨制药厂铃兰牌青霉素钠及粉针获国家金牌,黑龙江中医学院中药厂的双兰星牌炎立消胶囊等6个产品获国家医药局、中医药局优质产品奖;全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85.6%,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优质产品产值率达45%,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省考核的9种原料药有7种消耗明显降低,仅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两个产品就降低成本1337万元;全行业人均节约200元,全省一年节约1000万元的目标提前两个月实现。全省有1户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有13户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有10户晋升为行业级先进企业。 (周丕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