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国营饮食服务业两轮承包衔接工作有新突破 

1990年,全省国营饮食服务业正处在两轮承包(租赁)的交替之际。根据商业部、省政府的有关精神,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在两轮承包(租赁)衔接工作中,进展顺利,有了较大改进:一是在承包(租赁)主体上普遍由过去的经理个人承包(租赁)为主,改为领导班子集体承包(租赁),并通过共保合同形式,逐步转变为全员承包(租赁)。二是在大中型企业中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保证上缴利税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按调整经营结构的要求,对有一定影响的骨干企业实行“三保一挂”(保营业收入、保上缴利润、保更新改造;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承包形式。对小型企业普遍实行“五定”(一定最低营业收入和递增率、二定上缴指标与递增率、三定网点更新改造项目、四定家具用具折旧率、五定人员),强化了企业的管理手段。三是在承包(租赁)人的产生上,普遍由过去的竞争招标,改为由职工推荐,人事部门审查的方式,为新一轮承包(租赁)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四是承包(租赁)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完善。由过去的只考核营业收入、上交利税,改为把企业经营、经济指标、教育培训、企业后劲等作为必要的考核内容。五是注重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确定合理的企业内部分配形式。对承包(租赁)人的收入规定了限额。六是风险机制、自我约束机制更加完善,改变过去只负盈不负亏的作法,普遍建立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租赁)制。使职工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增强搞好企业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七是注重加强民主管理。开通各种形式的民主管理渠道,推行群体制衡管理,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建立健全职工代表监督承包(租赁)人等民主管理制度,使职工既开拓经营,又当家理财,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梁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