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经贸事业在改革中取得发展
1990年全省经贸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一是国家下达给我省的出口计划比上年减少1.3亿美元,其中大豆减少35万吨,玉米减少40万吨,豆类饲料减少10万吨,全年出口存在着滑坡的危险;二是部分大宗商品的收购价格居高不下,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过去国际市场一直比较畅销的豆类饲料、亚麻布、甜菜粕、卫生筷子、石墨等商品市场疲软,销售不畅,而国内收购价格却一直上涨,换汇成本不断上升,超亏风险增大;三是原材辅料短缺,如纺织品生产原材料严重不足,甚至国家给我省的纺棉统配计划也只落实一少部分,给我省纺织品出口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了出口滑坡。
1.在计划上采取“三补”的办法。即:中央商品计划减少部分由地方自营商品补;大贸出口计划减少由边贸地贸补;计划内商品减少由计划外商品补。认真组织各外贸企业努力实施,全年自营出口商品及边贸、地贸出口均有大幅度增加,弥补了出口计划减少的缺口,防止了出口滑坡,实现了稳定增长。
2.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工业制成品和地方自营商品出口比重。到12月末统计,在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9.5个百分点。其中,轻纺产品增加11个百分点,重工业品增加8.4个百分点。中央商品和地方商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0.6%和49.8%,地方自营商品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机电仪产品出口达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
3.千方百计扩大成交,狠抓产品质量和合同履约率。除积极利用日常函电成交、出国推销邀请外商前来洽谈等多种形式外,集中力量做好两届广交会、大连交易会、哈尔滨洽谈会的成交工作。其中春秋广交会和大连交易会的成交额比上年有较大增长,3次交易会共成交近3.35亿美元。同时,严把商品质量关,狠抓运输工作,保证商品按期出运。1990年我省出口合同履约率达83.3%,比上年增长2.7个百分点,树立了良好的国际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