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旅游业发展概述
1990年全省共接待国外及港、澳、台旅游者68638人(包括接待苏联一日游旅游者17854人),完成年计划的170%,比上年增加62%,其中外国旅游者27154人(不包括一日游人数),比上年增加106%;台湾同胞11657人,比上年增加267%;日本旅游者9848人,比上年增加104%;苏联旅游者9691人(不含一日游人数),比上年增加118%;华侨1297人,比上年增加252%;港澳同胞10677人,比上年减少26%。旅游者总停留天数175797天,比上年增加66%,人均停留天数3.45天,比上年增加0.07天。全省全口径创汇3331万外汇人民币,比上年增加68%,完成计划指标的185%,其中旅游接待部门直接创汇1703万外汇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21%。
加强了国际客源市场的开发。针对台湾旅游者北移的动向,开辟了一些对台胞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线路,大力加强了宣传促销活动。成功地接待了台湾电视台北国风光摄制组,他们在哈尔滨拍摄的《雕冰瑞雪庆华年》电视片在台湾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1990年全省共接待台湾旅游者1.2万人,比上年增长近3倍,台湾地区一跃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客源市场。派员参加了在香港、日本举行的旅游展销会,参加了上海国际旅游展览会,接待了英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字和摄影记者;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旅游报》、香港《中国旅游画册》、《黑龙江日报》等报刊发表了40多篇文字稿和50多幅照片。由于采取了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接待国外旅游者比上年增加近2万人。
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为了适应我省旅游业特别是对苏旅游的新发展,我省确立了重点开发以哈尔滨为轴心,辐射哈黑线(哈尔滨至黑河)、哈绥线(哈尔滨至绥芬河)、松花江沿线的“一个轴心,三条线”旅游资源建设的基本框架。踏查了佳木斯至苏联哈巴罗夫斯克的水上航线,指导五大连池搞好旅游发展战略,完成了五大连池地下岩洞冰雕景观建设,使旅游者在盛夏同样可以看到岩洞内冰雕,使之成为我省旅游观赏项目的“一绝”。为了深层次地开发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完善冬季旅游项目,省旅游局与哈尔滨市旅游局紧密配合开发了哈尔滨市的人文社会旅游资源,满足了港澳台和国外旅游者的需要。在冬季旅游热点玉泉、桃山等景点,增加了小动物狩猎、射击、游艺、雪上摩托等10多种冰雪游乐项目。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黑河国际饭店工程立项审批和哈尔滨国际饭店扩改建工程方案的专项论证工作。省旅游汽车公司修配厂扩建竣工开业,省旅游培训中心教学楼已破土动工。
加强了行业管理。结合对全省一、二类旅行社的整顿,加强了对旅行社的管理。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制定了整顿旅行社方案,下发了《关于试行涉外经济合同的通知》,颁发了导游证管理办法,统一进行了全省导游人员考试;会同物价部门对在哈尔滨旅行社对外报价进行了认真检查,对有严重削价的6家旅行社进行不同程度的罚款处理。加强了外汇管理,会同省外汇管理局制定了《旅游外汇管理细则》。为了整顿全省旅游市场的经济秩序,对在哈尔滨的所有旅游经营单位实行了定点挂牌制度。在省旅游局设立了“旅游投诉中心”。严格了“一日游,和“七日游”的审批手续,保证了对苏旅游健康发展。加强了安全管理。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要求,下发了《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召开了有关旅行社经理参加的安全工作会议,对旅游接待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认真地落实了旅游企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了“百日无火灾”竞赛活动。
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经营管理。继续坚持总经理岗位目标责任制。1990年省旅游局把企业管理的重点转向完善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挖掘内部潜力上来。国际饭店在总结上一年承包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行部门、集体、班组、个人等不同承包方式,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成为全省旅游宾馆人均利润最高的企业。黑龙江海外旅游总公司逐层落实承包责任制,变压力为活力,利润突破百万元,人均利润达两万多元。国旅哈分社加强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行单团核算,接待费用比上年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旅游企业继续开发新的经营领域和服务项目。天鹅饭店举办了首届食品节,促进了旅游商品的销售,提高了知名度。食品节还推出广东早茶、龙江早茶、江苏菜系。国际饭店增加了新的餐饮项目,向宾客提供了6种规格,24套不同格式的宴会和上百种菜式及5种供餐方式,受到客人好评。1990年省旅游局6家直属单位营业收入超5200万元,利润超过680万元,创造了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积极进行教育培训工作。在哈尔滨国际饭店举办了客房技术等级培训班。举办了在哈尔滨旅游涉外饭店一线业务人员参加的俄语培训班,提高了洽谈会的服务技能和接待质量。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要求,继续进行了全省翻译导游人员考试,全省有63人参加,36人获得国家旅游局颁发的导游员资格证书。完成了上海旅游专科学校函授的教学任务,全省68名学员获得了结业证书。 (张 杰 姜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