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1990年,我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调整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在改革中发展。截止到1990年末全省有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10所,其中中专77所,技校220所,农职业中学413所,在校生28.3万人,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由1985年的42.6%,提高到1990年的51.8%。其中普通中专由1985年的71所发展到77所,在校生由1985年的34629人,发展到45337人,农职中学创办10年累计毕业生44.4245万人,加上各种短训达250万人左右。
    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调整了专业设置,网点布局,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农业中学面向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城镇职业中学采取企事业单位办、行业办或教育部门与其它部门联办,在双元制试点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1990年,我省继续控制普通高中的发展规模,调整高中网点布局。普通高中学校由1985年的828所,调整到1990年的600所,在校生由1985年的33.6万人,减少到26.7万人。与此同时,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调整了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对象,改革了毕业生分配制度。试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择优使用。面向农村招收有一定经验的初高中毕业生。恢复了招收初中毕业生制度,到1990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总数达到74.2%。农业中专全部实行定向招生,到1990年已招收村来村去不包分配学生2420人,拓宽了人才通向农村之路,为农村培养了技术骨干。在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燎原计划示范乡都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突破口,把学校办成人才培养、科学实验、技术推广、生产开发和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阵地。还利用学校智力和技术优势,积极推广“上挂(大专院校、科技单位)、横联(乡镇站所)、下辐射(村、户)”、“一校带一村、一生带一户、一户带四邻”的经验,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方向。1990年,我省职业教育不断端正办学思想,摆脱升学教育思想的束缚,努力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各职业学校都根据当地需要开设专业,为适应本地经济需要,增加了土壤,肥料、食用菌、烤烟生产、水稻栽培;制糖、机械、企管、土木建筑等,使专业门类不断增加,设置趋于合理,到1990年全省农职业中学共开设210种专业。为农村经济和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对路、顶用的人才。
    全省农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积极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因素。1990年,我省农村普通中学普遍开设了劳动技术教育课,基本做到了乡有骨干校,村有示范校,绝大多数学校的劳动技术教育做到了“五有一重”:即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基地、有考核,重在实效。全省农村学校现有校田61万亩,每所农村中学校田平均45亩,小学为30亩,农村普通中学约有15%左右积极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大胆试行新的办学形式,如“三加一”、“四年制”、“初二分流”、“五四制”等学制改革,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会一、二项生产实用技术,在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毕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