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七·五”期间我省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成绩

“七·五”期间,我省科技成果推广工作,运用了计划指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推广运行机制,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转移,取得了可喜成绩。
    “七·五”以来,由省政府下达的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344项,实施率达77.2%,累计创工农业总产值55.63亿元,获经济效益20.1亿元,创汇300万美元。科技成果的商品转化率由20%提高到50%左右,增产粮食累计60亿公斤,猪肉8500万公斤,牛奶97万吨,鱼7.2万吨,糖1.05万吨,亚麻4.4吨,节电4.6亿千瓦时,节煤99万吨,节油20万吨。
    1990年列入省计划的推广项目共102项,经年中检查后调整了10项,为92项,全年计划的实施率为69.5%。其中,农业项目都全面完成了计划,总计增产粮食37亿公斤,增收30.4亿元,工业创产值为2.1亿元,获利税2230万元,创社会效益2.3亿元。
    1990年,我省重点抓了粮食、畜牧和节能三个方面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经过有关厅(局)和地(市)的积极组织和广大科技推广人员的艰苦奋战,取得了可喜成绩。
    第一,粮食方面。1990年推广的“四大作物,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优良品种”、“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等15项增产技术,获得了全面成功。“四大作物3000万亩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落实了3356万亩,超额完成15.6%,总产粮87.52亿公斤,增产26.1亿公斤,比计划10亿公斤增加1.6倍,产值达41.1亿元。其中“四大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防治面积达到2783.5万亩,综防田的大豆平均亩增产16.5%,玉米为14.6%,水稻为19.5%,小麦为18%。一年来节省人工和农药费达2亿元。对确保我省粮食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畜牧方面。重点围绕保证市场需求,提供足够数量的肉蛋奶,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1990年全省以推广猪的直线育肥、牛及家禽饲养5项综合配套技术为主要内容,提供了猪肉8250万公斤,比原计划7500万公斤超过11%;鲜蛋6650万公斤;鸡肉1500万公斤,超计划的50%;牛肉1000万公斤;牛奶增产2500万公斤,合计创产值9.58亿元,获效益1.8亿元。此外,猪囊虫病诊断及治疗和草原改良等项推广技术,也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第三,节能方面。1990年我省推广的节能项目,共有三个方面:即节电新技术、新产品;节煤新技术和节油新技术。其中节电12项,节煤9项,节油2项,预计节电1亿度,节煤100万吨,节油5万吨和回收废油3000吨的社会效益。而1990年实际上实现全口径节电4.3亿度,节油6.8万吨,超计划15%,回收废油3500吨,折合人民币5170万元;节煤工作,在锅炉炉拱、除渣剂等技术的推广上,也取得一定的效益。
    1990年,我省还实施推广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对于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结合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从中筛选出37项编制成89和90年“黑龙江省实施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省直有关厅(局)和地(市)科委在全省大力推广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农业项目26项,主要以粮食和畜牧为重点,推广率为84%,实现增产粮食38.78亿公斤,创农业收入57.7亿元。例如,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在国家科委成果司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90年我省在“三北”地区设了61个示范点,派出专业和农民技术员45人,在“三北”地区迅速推广。据90年统计,“三北”地区推广面积已达1300万亩,按亩增产50公斤计算,增产稻谷6.5亿公斤。据新疆、解放军农场和河北任丘市等地的小面积试验示范结果,其增产幅度高达38%以上,增产潜力是很大的。“增产菌”也是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推广的促进农业增产的生物制剂项目。为迅速将这一科技成果应用于我省。几年来,我们同省农牧渔业厅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89年全省已有46个市县,在大豆、甜菜、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等主要作物上使用面积达220万亩。1990年又扩大到23种作物应用上,推广面积达到513万亩,增加了123%。其中粮食作物施用面积346万亩,增产粮豆7577万公斤,增收2683万元;甜菜施用面积达118万亩,增产1.88亿公斤,增值3764万元;蔬菜增产9800万公斤,增值1450万元。在我省实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
    在工业推广项目中,重点在省内组织推广了“密闭式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将饱和状态下高汽冷凝水通过回收管网,回到锅炉再利用,比开放式冷凝水回收方法,可提高节能率一倍以上。如佳木斯制油厂以前需在80—90C的冷凝水中加冷水40C后入锅炉。目前100~110C饱和高汽冷凝水即可注入锅炉。这样从89年加工吨豆油耗940公斤水降到90年的687公斤,耗电41.8千瓦时降到37千瓦时,可实现年节约30万元的经济效益。90年,在全省12个制油厂推广了这项节能新技术,预计实现节约400万元的目标。 (孙 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