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学院在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道路上迈新步
1990年,黑龙江省科学院在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坚定地面向本省经济、面向市场需求;以科技经济实体为支柱,以自身的专业特长、技术优势为依托;从质优、价廉着眼,从适度规模经营入手,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了开发类研究所的经济自立能力。
院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是省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进单位之一。这个研究所主要从发展科技经济联合体和自办科技先导型企业两个途径,加快了向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转变的步伐。1990年,由研究所和省植保站、肇东生物制品厂联合建成年产1000吨生物农药BT乳剂生产线,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在研究所的帮助下,肇源农场金针菇厂经扩建,形成年产500吨罐头的能力,在全国各种金针菇罐头中,被评为唯一的“亚运会绿色食品”;绥化农垦酶制剂厂糖化酶生产线扩建“后提取”装置,改进了发酵工艺,年产量增加到4800吨,糖化酶活力达15000单位/毫升,居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这个研究所的药厂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0年全厂创利润150万元,药厂人均利税达5万元以上。
院技术物理研究所为使本所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他们在把核技术、激光技术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向省内外10多家企业转移的同时,利用研究所办的5个科技经济实体,将本所成果直接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汇通公司”、“料位测量和自动排灰控制系统”等产品的产值达52万元,比上年增长32%;“北方公司”共推出环境(放射线)监测仪器、仪表等9个新产品。这个研究所的实验厂努力强化经营管理意识,把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他们结合生产实际编制了PAM生产操作规程及质量管理标准,并严格推行,使有关产品的质量达到美国“克劳文”、“艾姆科”公司产品的质量。1990年这个180多人的研究所创收近90万元。
院技术开发公司为了给技术开发积累资金,在安排好技术开发工作的同时,利用外贸代理的渠道,积极开展对苏联的技术合作和易货贸易。1990年使技贸金额达1.58千万瑞士法郎,比上年增长427%,利税达800余万元人民币,获利润290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69倍。在哈尔滨市经贸委授权代理对苏贸易业务的近40家公司中,院技术开发公司的贸易额和利润额均名列第二。 (申立国 奚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