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文化艺术事业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
1990年是我省文化艺术事业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开始走向繁荣的一年。在昔日的“北大荒”发展起来的“黑土文艺”为宣传黑龙江,扩大黑龙江的影响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8台戏剧晋京展演和“百团大下”为标志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有新的突破,在社会各界引起反响。4月15日至24日,我省8台戏在京演出35场,观众达3.5万多人,在北京戏剧舞台刮起一股强劲的“东北风”。它显示了我省戏剧创作和表演的较强实力。下半年,全省百余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到工厂、农村、林区、矿区、油田、部队、学校为基层群众演出。据7至10月末统计,共演出5000多场。
省内各艺术表演团体和演职人员在参加全国大型艺术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演员贾占红、哈尔滨话剧院演员张志中榜上有名,实现了我省在这项评奖中“零”的突破。被称之为我国第一部音乐剧的哈尔滨歌剧院的《山野里的游戏》,近年来从北方到南方演出超百场,轰动津、沪等地,在11月的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中获得演出奖,有两名演员获优秀表演奖。在最近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上,我省龙江剧院的《荒唐宝玉》、《双锁山》同时获得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出奖。白淑贤的表演受到专家和观众很高评价,中国剧协专为她召开了“白淑贤表演艺术座谈会”。我省的曲艺、地方戏、小品、声乐等在参加全国性的各类比赛中,也均获得较好的成绩。
1990年以来,鸡西版画、省农场总局版画、大庆国画、富裕妇女儿童漫画、绥棱连环画、双城书法等7个创作群体的作品相继在省城展出。肇东国画继赴17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展销之后,5月又赴北京荣宝斋展销。绥化风筝在北京国际风筝赛会上获得优异成绩。11月在香港举办了《徐力群边陲万里行摄影展(第二回)》。
1990年12月14日邵奇惠省长在省文化厅1990年工作报告上批示:文化工作“有一股子争上游的劲,跑中央、下基层、搞作品、演节目,树正气、扫歪气,成绩斐然,精神尤为可佳。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他们不是一办事就要钱,而是努力挖掘本身潜力,在困难时代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是值得所有机关和企业学习的。” (肖 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