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积极推广水稻和畜牧业高产技术
针对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特点,省民委与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积极推广水稻和畜牧业高产技术,收到明显效果。今年省民委先后与省农牧渔业厅和畜牧局召开了全省部分民族乡(镇)水稻高产经验交流会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生产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的水稻栽培和畜牧业高产技术。各地还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1036次,一年来受到培训的少数民族农牧民达92200人次。通过培训,少数民族农牧民的科技水平有了提高,农业适用高产新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今年全省民族地区的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达到90%,按全省民族村统计口径,水稻产量达到9亿斤,创历史最高产量(部分地区亩产超千斤),获得大丰收。西部民族地区积极开展畜牧业“两优两化”(即优良品种、优质饲料、饲养管理规范化、疫病防治科学化)活动,使畜群优化工作得到加强,黄牛改良、冷冻精液配种率普遍提高,冻配率达到85%以上。大牲畜年末存栏头数比往年有较大提高,按全省民族村统计口径,达到9万头,比上年增长5.4%(其中奶牛为1.8万头,比上年增长5.7%),出售鲜奶2.5万吨,比上年增长17.9%。由于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牧民学科学、用科学,普遍推广了适用高产技术,使种植业和畜牧业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90年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少数民族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600元,第一次与全省农村人均收入持平。 (吴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