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1990年,鸡西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9.6亿元,比上年增长9.9%;国民收入为15.6亿元,比上年增长6.7%;社会总产值为39.7亿元,比上年增长9.5%。
    一、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9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7.7%,超额2.2%完成全年计划。重工业生产好于轻工业。全市重工业产值完成20.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占工业总产值的85.7%;轻工业产值完成3.4亿元,比上年下降4.2%。据对4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考核,完成和超额完成年产量计划的有19种,比上年产量增长的有16种,集体企业生产好于全民企业,其增长速度高出全民企业4.3个百分点。地方企业生产好于中、省直企业,并实现了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同步增长。全市地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分别高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4.3和5.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1亿元,增长9.2%;实现利税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4.5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3%,林业产值增长19.3%,牧业产值增长4.4%,副业产值增长20%,渔业产值增长8%。粮食总产量22.7万吨,比上年增长12.8%,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水稻增长8.7%,小麦增长14.5%,大豆增长4.5%。全市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2.8%。甜菜总产量7.4万吨,增长38.7%,油料总产量995吨,增长50.8%,烤烟总产量0.9万吨,下降39.1%。蔬菜生产基本上满足了市民的生活需要,全年蔬菜总产量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3%。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7.6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产值增长5.7%,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7.6%。
    三、财贸形势平稳发展。1990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2.3亿元,比上年增长9.1%。主要商品销售量的情况是:猪肉比上年增长31.1%,鲜蛋增长6.2%,水产品增长34.1%,电视机增长56.9%,电冰箱增长78.7%。城市集市贸易活跃。年底全市集市贸易网点72处,比上年增加12处,贸易成交额为1.8亿元,增长5.5%。外贸出口大幅度上升。全市外贸出口总额为7301万元,比上年增长53.4%。其中,农副产品为1340万元,增长64.8%,工业品为5961万元,增长58.3%。市场物价涨势进一步趋缓。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9%,与上年比较回落6.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199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3%。其中,工商税收入为1.9亿元,增长16.5%。地方财政支出2.1亿元,增长16%。金融形势逐渐好转。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比上年上升28.6%,各项贷款余额上升29.2%;银行现金收入比上年增长9%,现金支出增长10.2%,货币净投放增长16.6%。
    四、城市建设配套发展,服务功能明显增强。1990年,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486万元,比上年增长62.5%。新建房屋3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住宅15.9万平方米,下降26.5%,解决1622户居民住房。城市实有铺装道路216公里,比上年增长3.8%。市区煤气工程、北环路工程、城市绿化、外区排水、垃圾处理场、10条高级路面、15万平方米商品住宅开发、中小学校舍建设、农村自来水建设等项工程均已如期完成。城市自来水生产能力为日供水量25.7万吨,全市年供水量为7.97万吨,比上年增长18.8%。年底全市实有市内公共汽车245辆,出租小汽车172辆,营运线路长度为1449公里,全年运送旅客48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
    五、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1990年,全市共实施科技兴市项目269项,其中重点项目82项,并有4个项目获得省委、省政府的奖励。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万人,比上年增长1%。
    1990年,全市两所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996人,比上年增长68.2%;在校学生2998人,增长48.8%;毕业学生939人,增长13.1%。4所中等专业学校招生702人,下降9.1%;在校学生2519人,下降22.1%。5所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030人,下降1.9%。102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6.7万人,增长12%。8所农、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306人,下降23.3%。398所小学在校学生11.9万人,下降6.9%。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全市有幼儿园98所。4所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912人,下降1.7%;7所成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2908人,增长42.5%。
    1990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共演出400场次,《天鹅湖畔》进京演出受到表彰。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9.6万册。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6个,共放映2.1万场次,观众达501万人次。文化馆(站)34个。《鸡西版画展》在省城受到欢迎。全市出版地方报纸590万份,出版各类杂志5.7万册。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台全年节目制作495小时。全市有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32座,全年制作电视节目142小时,比上年增长10.9%。
    1990年,全市共有各种医疗机构228个,其中医院66个。病床5396张,比上年增长7.5%。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873人,比上年增长4.5%。其中医生2542人,增长4.1%。护师、护士2150人,增长3.7%。在爱国卫生运动中,鸡西市被评为省卫生甲级城市。
    体育事业取得可喜成绩。1990年,鸡西运动员夺得5块金牌。全市共举办区以上运动会14次,参加的运动员4324人。
    六、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据抽样调查,1990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用于生活费的货币收入为1276元,比上年增长25.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5元,比上年增长8.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2.3%。
    城镇就业人数增加。全市安置就业人员2.1万人,比上年增长77.3%。年末全市职工人数为39.3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全市职工工资总额为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职工平均工资为2198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8%。全市城镇个体劳动者1.5万人,比上年下降9.8%。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上升。1990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0.1%。
    (注:本文各项总产值绝对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其增长速度均按1980年可比价格计算的。) (毛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