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鸡西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七五”期间,鸡西市为改变煤炭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确定了“立足资源,全面开发,依托煤炭,多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煤城经济发展。
    一、正确处理煤与非煤产品的关系,促进煤与非煤产品同时发展。
    煤炭工业是鸡西市的主导产业。鸡西市采取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统配、省营、地方一起上的方针,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上统配煤矿,支持地方国营煤矿加速改造、扩大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乡镇煤矿,使全市煤炭生产能力不断增强。1990年,全市煤炭总产量达到2713万吨,比1985年增长29.2%。在稳步发展煤炭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即依托石墨、硅线石等非金属资源优势,发展以石墨、硅线石为重点的工程材料工业;从其他非金属矿产优势出发,发展以水泥、白石灰、陶瓷为重点的建材工业;利用煤矿机械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发展以煤矿采掘机械和配件为主的机械工业;立足煤炭资源,发展以小钢联为主的冶金工业和煤焦系列化学工业;利用市区周围农业发展、原料丰富的有利条件,发展以粮油加工、酿造、豆制品为主的食品工业。1990年非煤工业产值比1985年增长4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4%,比重增加7个百分点。
    二、正确处理中、省直工业与地方工业的关系,促进中、省直工业与地方工业协调发展。
    鸡西市先有矿后建市,中、省直工业基础雄厚,实力很强,而地方工业却非常薄弱。1986年以来,鸡西市委、市政府在积极支持中、省直企业发展的同时,下大力气壮大地方工业,使中、省直工业与地方工业互相依托,共同发展。“七五”期间,中直工业产值年递增速度为4.3%,省属工业为6.1%,地方工业为9.9%,地方工业的发展速度始终快于中、省直工业。地方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51%上升到1990年的57.4%。
    三、正确处理浅与深的关系,促进经济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鸡西市浅层次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原”字号产品产值占全市产值的70%以上。资源城市的特点,决定了鸡西市必须生产一部分“原”字号产品,按国家计划要求,为其它地区、行业提供原料或初级产品。但资源型产品价格低、经济效益差。为了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鸡西市采取由浅入深的办法,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了以煤炭深加工为重点的后续产业的发展和以机械、非金属及化工、塑料制品等为主的替代产业发展。已形成55万吨焦炭和正在形成3万吨煤焦油加工生产能力。 (毛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