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全市人民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主要标志是: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社会总产值260亿元(按现价计算),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国民生产总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国民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
二、工业生产适度增长。总产值达到2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石油管理局完成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石油化工总厂完成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地方工业产值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全市有58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省、部级优质产品;相同口径企业优质产品率达59.19%,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4.55%。原油外运含水率为0.15%,石油产品质量合格率100%,石化产品综合产品率达91.84%。
三、农业生产获特大丰收。粮食总产量2.7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75.1%,创历史最高水平;蔬菜产量2.1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4.5%;甜菜亩产达2507公斤,在省内是最高的。林业、畜牧业、渔业都超额完成年底计划。乡镇企业在困境中稳步发展,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四、市场繁荣,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在外部市场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完成内贸商品购进总额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销售总额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完成外贸出口商品供货总额28.6亿元,其中原油以外商品出口供货额5000万元。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6%,上涨幅度比上年下降了7.1个百分点,比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多回落了1个百分点。
五、财税金融形势稳定。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3.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3%;总支出2.5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1%,市级财政收支平衡。财政上缴36.3亿元,以税还贷5亿元。累计完成各类税收和基金收入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各项存款余额40.4亿元,比年初增加7.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6亿元;货币净投放8.59亿元。
六、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与上年相比,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3.7%,居民区撬盗案件下降10.5%,影响公共秩序的治安案件下降28.5%,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有新的发展。全市共安排科技攻关项目688项,按计划进度完成鉴定279项,有36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广新技术148项,获得经济效益1.2亿元。各级各类学校都把德育放在首位,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中毕业生考入大专院校1455人。开展岗位培训,共培训职工10.1万人。19种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为262.16/10万,比上年下降17.4%;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9.69‰,比上年下降0.86‰。文化、新闻、广播电视和体育事业都有新发展,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圆满地完成了四次人口普查任务。
八、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安置劳动就业2.1万人,待业率在2.7%以内。年末职工总数达到38万人,比上年增长4%;职工工资总额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城镇居民月人均收入121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886元,比上年增长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0.75亿元,比年初增长40%。全市竣工住宅8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7.6平方米,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贾云国 颜祥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