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地区采取措施稳定经济稳定政治
第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全区 努力稳定粮食生产,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 化组合;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地区和市县两级财政支农支出比上年增长48.4%,化肥和农家肥 亩投入量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55.5%;积极开展了科技兴农活动,推广麦豆标准化栽培等10项 新技术,对14.7万农民进行了“科技之冬”培训,组织688名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村屯、农户开展 农业技术集团承包,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科学水平。与此同时,全区还狠抓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 营生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全区粮豆薯总产量达9.1亿公斤,比去 年增长24.3%,平均亩产161公斤,比上年增长21.9%,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生猪、奶牛存栏分别 比上年增长8.7%和6.2%。
第二,努力抓好工业生产,扭转工业滑坡局面。面对年初全区工业速度、效益双下滑的严峻形 势,各市县、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工业回升。针对市场疲软问题,大力强化产品销售,对畅 、平、滞三类产品逐类制定销售对策;组织商业、粮食、供销、边贸、外贸、物资、医药等销售企 业与工业企业密切配合,国内以农村、矿区、林区为重点,国外以苏联为重点,采取多种促销形式 ,促进了地产品销售。为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千方百计清欠挖潜,努力盘活企业流动资金,全区处 理超储积压产品752万元,清回外欠货款900多万元、单位及职工欠款200多万元,松动了部分流动 资金,并普遍实行销货回款一条龙,减少了新欠的产生。工业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努力进行结构 调整。开发新产品75种,其中重点产品24种。各地还区别不同情况,努力解决企业停工停业问题, 使年初71户停产半停产企业基本恢复了生产。经过努力,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6.16亿元,与上年持 平;地方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4.3亿元,比上年下降4%,降幅比年初回升12个百分点;预算内工业 企业实现产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
第三,深入实施“383工程”,繁荣市场,稳定物价。全区认真制定和实施了《有效供给计划 》,强化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了有效供给计划的落实。国合商业努力发挥主渠道作用 ,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外埠商品采购,积极安排城乡市场,满足了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进一步 强化了物价监督管理,全区建立了12个物价联检组和各行业物价监督小组,完善了各项物价管理制 度,加强了对物价的检查和管理。建立健全了群众物价监督网络,促进了市场物价的稳定。1990年 全区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11.5亿元,比上年增长4.9%;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平均为105.1%,涨 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的目标。
第四,继续扩大开放,稳定发展对苏经贸。在易货贸易方面,针对苏联市场和经贸政策的变化 ,适时制定了“多客户、多品种、小额度、快履约”的经营方针,不断巩固贸易伙伴关系,努力调 整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先安排地产品出口,积极探索转口、现汇等新的贸易形式,促进了易货贸易 的稳定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8762万瑞士法郎,比上年增长6.3%。与此同时,还有计划 、有重点地开展了对苏经济技术合作,年内签定“三来一补”合同4项,实施3项;达成合资合作企 业协议12项,其中双方投资140万瑞士法郎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合建的中餐厅已于8月20日正式营业 。与苏方新签定劳务合同15项,实施10项,输出各类劳务人员872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五,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定社会治安形势。全区各地认真抓了“谁主管、谁负责”原 则的落实,调动了全社会共同整治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按照总体作战部署,突出重点,强化打击, 有效地遏制了犯罪。强化了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实行群防群治,基本形成了乡镇有治安联防队、城 镇有居民看护员和专兼职保安队伍的群防群治网络。1990年全区发生各种刑事案件起数比上年下降 22%,其中重、特大案件分别比上年下降11.7%和48.8%,基本实现了社会安定,为治理整顿和深 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环境。 (高国清 佟伟来 宋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