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县细毛羊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1990年被国家列为绵羊生产基地的甘南县,依靠科技进步健全服务体系,使全县绵羊生产稳步发展。在养羊存栏、产毛量、净毛率、人工改良等20项评比中居全省前列,在全国昆明评比会上,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细毛羊基地先进县光荣称号。
甘南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有较强的优势,近年来,甘南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绵羊生产的政策措施,使养羊生产基本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格局。绵羊现已发展到19万余只,其中澳血改良羊2.8万只。1989年比去年同期增长30.6%,全县绵羊由原来的85%的同质毛达到全部同质,每只羊产毛量由原来的3.5公斤提高到4.5公斤,净毛率由38%提高到45%,毛长平均6厘米提高到7.5厘米,全县今年产商品毛528.6吨,养羊总收入540余万元,全县科技兴牧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
——建立健全繁育体系。这个县在继续办好澳美种羊供精站和县种羊场的基础上,1990年重点工作放在抓好建立乡镇综合配种站上。全县有村屯级绵羊人工授精站点达255处,通过县乡验收达标站点237处,输精点200处,全县每230只母羊平均有一个配种站。1990年人工授精准胎率达到90%.比去年提高45%,全县基本形成县、乡、村屯配套成龙的繁育网络。
——推广新技术:在发展绵羊生产中,在推广新技术、提高养羊质量上下功夫。今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了澳美羊精液细管冷冻和大倍稀释统一供精技术。为了以点代面,全面推广,这个县在全省第一个在牧业生产中实行集团技术承包。他们首先抓了对发展养羊有一定基础、技术力量较强的中兴、长山、家建三个乡为重点,在县乡村屯、站点层层签定责任状,干部落实了岗位责任制,把奖金、工资收入紧紧挂起钩。半年多来,这个乡人工授精母羊3.1万余只,占全县总数的54.9%,从而推动了全县羊人工授精工作的开展,突破了历史最好水平。
——抓好配套服务。为了使绵羊生产有一个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这个县自始至终把健全服务体系放在首位。自去年以来,他们狠抓饲料生产和改造现有草原工作。经过两年努力,目前这个县飞播牧草两万亩,人工种草1.2万亩,封区育草5.8万亩,对所有自然草原实行承包到户管理,今年还落实饲料地10万亩,全县平均每只羊拥有350公斤饲草,满足了养羊需要。同时他们狠抓了防疫灭病工作,定期检疫防疫密度达95%以上。为了解决卖羊毛难的问题,这个县成立了牧工商公司,仅今年为养羊户收购羊毛占全县销量的43%,深受广大养羊户的欢迎。
——采取倾斜政策。县委、县政府正确处理农业和牧业关系,把养羊业作为牧业生产骨干支柱来抓。县五大班子成员分片包乡镇,深入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今年县政府还下发文件,规定:养羊户每买回50只羊由村上给15亩耕地、养羊户每只羊分给2分饲料地等,有力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养羊的积极性。1990年全县羊存栏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2.7%。 (肖 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