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饶河县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1990年饶河县委、县政府以治整改为指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实施“依法治县”、“科技兴县”、“增收节支富县”三个方案,在工农业生产、对苏贸易、文教卫生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决定、决议,聚精会神抓经济,形成合力搞建设,使饶河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农业五项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播种面积达到43万亩,粮豆薯总产达615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3638万元,农业总收达4997万元,人均收达到717元;乡镇企业年创产值2002万元,创利润177万元;同时积极开展“三杯”竞赛。三江开发的西四小区和大佳河小区被佳市评为优秀和良好小区,“黑龙杯”竞赛再次获省银杯奖。
    工交企业在市场疲软的困境中认真贯彻落实省50条,佳木斯市72条和饶河县20条保护企业的各项政策。在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深入开展企业进档达标和增收节支活动,狠抓销售,努力生产,提质降耗,改革挖潜,实现产值1684.2万元。创利税196万元,在工业产值、利税同步增长评比中,名列佳木斯市第四名,边境县第一名。地方道路建设获得“省级先进县”称号,干线道路获“佳路杯”奖。
    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90年,推广农业新技术46项新增产值500万元;工交战线引进新设备新技术23项。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本级财政收入达到了1249.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6988万元,物价指数控制在6.8%以下。
    对苏贸易不断发展。已与苏方的三市两区的20多个单位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由过去的单一种植蔬菜向建筑、轻工和技术领域发展。1990年实现经济技术合作、易货贸易合同4项,草签合同1项,草签协议和意向24项。合同履约率达74.1%,实现贸易额108.5万瑞士法郎,创利税10.2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管理,同步考核、同步评比,做到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1990年全县建立文化室82所、文化站22所;开通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扫除文盲1183人,各类人才培训达到1.2万人次。全县有卫生院(医院)15所,床位267张,有效地控制了地甲病和大骨节病,基本做到了小病就地治,大病不出县。计划生育节育率达91.4%,计划生育率达84.6%,人口出生率达1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7‰。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54%。 (唐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