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五常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综述 

1990年,是五常县深化治、整、改,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登上新台阶的一年。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生产持续增长,财贸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为“八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在大环境趋紧,经济下滑,县级财力不足等严峻形势下,五常县委、县政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搞好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在农村进行了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综合开发,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企业中,进一步完善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了以整顿各类公司、整顿各类检查站等流通秩序为重点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工作;先后实施了消费品市场、资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机制改革,狠抓了教育、科技、卫生、劳动、人事等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还相继制订和实施了发展乡企、多种经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十几个方面的政策。这些改革和治理整顿措施,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按现行价完成7.8亿元;国民收入完成6.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7367万元。粮豆薯总产首次突破7亿公斤大关,比历史较好的1987年增长16.8%;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实现4.18亿元,是全县历史上效益最好的一年。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3004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4亿元,开创了历史最好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27367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生产连续三年在全区名列榜首。县级财政实力逐步增强,1990年财政收入5273万元,实现了连续三年收支平衡。教育、科技、卫生等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巩固,被国家授予勤工俭学先进县,被省评为改善办学条件、扫盲工作和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年落实“星火计划”7项;实施科研计划8项;取得科技成果6项,4项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均成为国家级典型;农村有线广播建设被省授予有线广播网建设优秀奖。全县医疗能力,医护质量,防保水平均有很大提高。被国家授予食品卫生示范县和计划免疫先进县。体育工作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全县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下降14.62‰和8.59‰。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人均收入达600元,比1987年增长12.1%。职工工资总额达11915万元,比1987年增长28.5%。干线公路养护夺得了省“好路杯”奖,被省评为公路建设先进县。城建工作,实施了“2114工程”,被省评为城镇建设先进县。电信工作完成了农话环路载波工程,开通了国内长途电话直拨,进入全国大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全县建成省、地、县三级文明单位达886个,被省评为开展文明村建设先进县。 (于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