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绥化市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市社会总产值实现11.3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为6.37亿元,国民收入为5.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7.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4.7%、15.7%和10.7%。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农业总产值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粮豆总产5.86亿公斤,比历史最高年份的1984年增长13%;粮豆单产达到282公斤,比上年增加73公斤,实现了农业总产值、粮豆总产和单产、乡镇企业产值及利税、庭院经济、人均收入“五超历史”。被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分别授予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市属工业总产值实现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预算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818.2万元,比上年增长5%,全年完成续建技改项目12项,新上技改项目8项,新增产值203万元,利税36万元。
    财贸工作形势喜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5.41亿元,商业零售额完成2.91亿元,工商各税收入1.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7.4%和12.7%。财政收入提前33天完成全年计划,提前400天实现收入超亿元奋斗目标,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市(县)之一,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实施财政保盘子先进市”,受到省政府的嘉奖。城乡储蓄余额4.4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二、治理整顿不断深入。治理整顿成效显著,一是物价涨幅继续回落,是近几年物价总水平最稳定的一年;二是基本建设规模得到控制,投资总额下降,投向合理,结构优化;三是信贷和现金管理明显加强;四是各项整顿效果明显,开展了多种专项和大规模扫假活动。
    改革逐步深化。一是完善和发展了企业承包制。全市工商企业第一轮承包合同及时兑现,第二轮承包开始;二是稳定政策,巩固、发展和完善了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大面积推行了政、物、技3结合的集团承包。建立了以“4个支撑”、“6条服务专线”为载体,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具有系列化、社会化性质的支农服务体系。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升学率全区名列前茅,西长发镇的“2、3、4、5”工程成效显著,被命名为“全国百面红旗”之一;教学条件不断改善,被省政府命名为“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市”。初级卫生保健模式不断完善,受到国际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被确定为“绥化模式”;连续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卫生城、无鼠害先进市,在全国434城市检查中获16小城市第1名。计划生育率、人口出生率均达标,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市电视台试播成功。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命名为“全国体育之乡”。 (程 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