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1990年,嫩江县农业生产获特大丰收。粮食总产68.4万吨,比丰收的1989年增产10.7万吨(1989年产粮进入全国百名大县行列排第84名),向国家交粮40.95万吨,商品率59.8%,农村人均收入785.40元,比上年增长17.4%,人均占有粮食1302公斤,比上年增长15%,人均交粮640公斤。5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工业生产克服种种困难,从6月份开始回升,全年完成产值5808万元,占计划的91.3%,比上年减少4.2%,下滑幅度低于全区水平,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额是全区最低的。
城乡市场购销两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国合商业实现利税482万元,比上年增长34.1%,进入全区先进行列。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83亿元,人均存款583元,比上年增长11.1%。县工商银行储蓄存款突破1亿元大关,第一储蓄所被评为全省“双优秀”第一名。工商税收完成3122万元,比上年增长13.5%,财政收入第一次突破半亿元大关,达到5022万元,比上年增长16.8%,财政支出3243万元,比上年增长24.6%。
农电输电线路373公里,配电线路1160公里、17个乡镇296个村屯用上了国电。18个乡镇道路养护990公里。
农村在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适度规模经营制度。土地连片种植占播种面积的15.7%,种植业联合体发展到31个、家庭农场发展到90个,320个村建立了经济联合社,174个村建立了合作基金会,234个村实行农机“五统一”管理,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7.4万亩,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4500万元,畜牧业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25户工业企业中205户推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其中149户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4户实行租赁制,6户实行股份制经营。企业内部实行了配套改革。
清理整顿流通领域公司15户,改变经营性质6户。发挥了国合商业的主渠道作用,流通领域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社会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效果,严厉打击了各种犯罪,净化了社会风气,治安形势趋于稳定。
科技工作有了新的提高,推广了45种农业新技术,收到明显效果;研究推广了人工干燥自然排潮新技术在粘土砖生产中的应用。这项工作已列入1991年全省新技术推广项目;研究开发的精炼油菜籽油新产品,填补了我省空白,经省级鉴定获科技新产品证书。 (孙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