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1991年省总工会工作综述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省经济好转做贡献。全省各级工会注重从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稳定发展经济大讨论。在大讨论中,广大职工纷纷为搞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献计献策。1991年评选出100项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合理化建议活动创经济价值60676万元。全省县以上工会开展“结对子”、技术扶贫、管理扶贫活动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全省工会开展的100对先进企业帮助后进企业的试点工作已超额完成,经过各地经委和被帮扶企业主管部门验收,全省已完成171户,涉及职工3.6万人,比计划超额71%,比1990年增加46%。其中扭亏72户、减亏55户、增盈44户,增加经济效益总计2845万元,10180名放假职工返回工作岗位。全省各级工会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省职工的“双增双节”活动共创经济价值107103万元。群众性的职工技术进步活动蔚然成风。全省各地有50万名职工参加各种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工会同劳动部门共同开展的“五小”科技活动取得了60项重大成果,工会牵头组织推广的新技术有2项列入了全省重点推广计划,全省职工技术革新创经济价值25807万元。
    二、工会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有了新发展。在中央12号文件的推动下,全省已有6个市、65个县(区)与同级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学习《黑龙江省贯彻实施<企业法>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若干规定》,原来比较薄弱的地区和单位都有了加强。全省工交、基建、财贸和农林等系统已有94.2%的企业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有60%的企业基本健全了厂、车间(分厂)、班组三级民主管理体制,有40%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企业民主管理的“四化”标准。为了提高职工代表素质,各级工会按全国统编教材下力气抓了50万职工代表的系统培训工作,全省职工代表培训面已达45%左右。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职代会对党政干部的民主监督有了新的进展,民主评议各级领导干部在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形成制度。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1.2万个企事业单位民主评议了7.8万名企业领导干部,根据民主评议受到奖励的有7738人,被免职的有505人。
    三、在抗洪救灾工作中发挥工会优势。历史上罕见的洪劳灾害涉及全省59个市、县和76个国营农场。造成停产半停产企业377户,受灾职工40余万人,为抗灾救灾,各级工会发动职工群众捐款捐物,全省职工个人捐款达1391万元。各级工会还拨经费90万元用于救灾。
    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目前,全省企事业单位工会共建立帮教组织2.7万多个,组成帮教对子和签订帮教合同7万多个,帮教转化率达80%左右。
    五、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全省已有4个市地、15个产业系统和26个县级工会建立了63个岗位培训点。各级工会共举办岗位培训班68期,培训专职工会干部3781人,使工会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与当前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1991年以来,全省工会办实业有了新的发展,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各级工会兴办的经济实体已有1000多个,固定资产超过1亿元,从业职工近万人,年产值达1亿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吴小非 张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