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外事工作进一步发展
1991年是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外交部的领导下,我省的外事工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为我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对外经贸活动大发展,友好交流不断扩大,出访、来访的人员不断增加。全省出访团组5752个,出国人数36138人次;全年来访人数10多万人。我省对外友城关系已发展到8个国家16个城市。1991年是我省与日本北海道建立友好关系五周年,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建立友好关系十周年,通过纪念活动和领导人访问,双方签署了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双边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经贸、科技等更有实质内容的合作协议。11月,美国威斯康星州副州长来访,使我省与威州的友好关系基本恢复。对原苏联的交往已由原来的和与我省相邻的远东地区的几个州(边区)为主,逐步扩展到新西伯利亚地区的几乎所有州,甚至延伸发展到原苏联的腹地。对日本的交往不仅在北部地区,而且与日本的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东京、大阪等地也开展了交流与合作。经国务院批准,我省作为发起地区之一,正式参加了有世界8个北方国家13个省、州、地区参加的旨在加强北方地区经济合作的“北方论坛”,使我省在参加北方国家经济合作中拓展了更宽的经济领域。多层次的官方与民间的人士来访明显增加,我省成功地接待了秘鲁总统滕森以及日本、美国、朝鲜、原苏联的副部长级以上来访团组近百个。一些西方国家的民间知名人士,经贸界实力人物来访也有所增加,这对推动我省与国外经济技术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进国外智力和外国专家工作也进一步加强。来我省工作的外国经济专家和文教专家1300人,比去年增加50人。来我省采访的各国新闻记者逐年增加,全省共接待来自6个国家的新闻记者29批127人次。
为维护我省中苏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环境,适应我省对原苏联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一年来,全省采取了切实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全省边境和口岸工作。省人大七届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黑龙江边境管理条例》。这个《条例》是全国第一个省级边境管理工作法规。《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今后我省边境管理工作已经纳入以法治边的轨道,将对今后我省的边境管理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各口岸海外工作秩序得以整顿,涉外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口岸涉外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为我省今后进一步发展同独联体国的交往和进一步开展经贸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