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批转《关于全省推行“贸工农一体化”情况及今后意见的报告》
1991年7月,省政府批转了省体改委、省农委《关于全省推行“贸工农一体化”情况及今后意见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今后推行“贸工农一体化”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总的指导思想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振兴我省经济的战略决策,改变抓经济工作的思维方式和传统作法,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经济分割,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的矛盾,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和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先导,定向发展;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合理分配,利益兼顾。(二)总体目标:用二、三年时间,使国内外市场拓展形成稳固阵地;“龙头”企业组建形成体系;生产基地建设基本成型;推行”贸工农一体化”的关系基本理顺;政策配套成龙,渠道通畅,效益显著。(三)主要内容与任务:1、组建“龙头”企业。要侧重发展轻纺、食品加工企业,商品经营及加工企业,农、林、牧、医药系统的农林牧场、工商开发公司、联营公司、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五种“龙头”企业,并建立与“龙头”企业相应的“贸工农一体化”。2、建立稳固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坚持谁定点,谁扶持,谁收购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齐抓共建,重点抓好亚麻、甜菜、奶牛、生猪、商品鱼、大鹅的生产基地建设。3、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配套、有效、及时”的要求,从基础入手,实行国家、集体、农户一齐上,加强县、乡、村三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服务网络。4、发育和完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增强“无形”市场的功能,搞好有形市场建设。(四)制定配套的保证措施。在计划上,对“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宗产品可实行计划单列。在投资、原材料、能源、运输计划上予以重点倾斜,优先保证;在税收和基金筹措上,对符合条件的“贸工农一体化”企业的产供销环节给予照顾;在资金信贷上,应增加对“贸工农一体化”的投入,农业贷款应向农副产品基地和农工商龙头企业倾斜;在物价管理和工商管理上,实行积极灵活的扶持政策;在基地建设上,对参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户继续坚持实行交售农副产品兑现相关的优惠政策;把“科技兴农”的技术、资金、物资向“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项目和品种上投放。(五)掌握好推行“贸工农一体化”的方法和步骤。要全面规划,扎实稳步发展;点面结合,分批分期展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推进“贸工农一体化”。要加强对推行“贸工农一体化”的组织领导。(姜国钧 翟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