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全林:1991年我省横向经济联合取得新进展

  1991年我省横向经济联合取得新进展 
    省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主任 李全林
    1991年全省经协战线紧紧围绕各地经济工作的重点开展联合与协作,横向经济联合取得了新进展。据对13个地市(不含佳木斯市)的统计,全省签订各种经济技术协作协议(合同)2467项。通过横向经济联合,新增工业产值14.75亿元,新增利税2.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和37.6%。全年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1.技术协作硕果累累。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地都注重把技术引进作为重点工作加以引导和组织。通过开展区域合作、行业对口协作和企业对标协作等多种形式,执行技术协作项目986项,实际完成628项,比上年增加8.6%;交流各种专业人才3711人次;开发新产品、新品种508种,比上年增长45.6%,创名优产品49种,比上年增长157.9%;扭转亏损企业76户,比上年增长20.6%。
    2.引进和融通资金效益显著。根据全省产业调整政策和地方调整发展的重点,各地都把引进资金转向了增加农业投入,加速优势资源开发和强化基础产业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全年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6亿元,实际融通省内资金1.51亿元。全省引进资金较大的合作项目有黑河市皮革厂、黑河地区兴农贸易公司等,共引进天津武清县、中国农业投资公司等单位资金1000万元,用于对原苏联边贸商品出口基地和口岸建设。齐齐哈尔市分别从辽宁、山东、北京等地引进资金2471万元,用于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改造低产田,并以大豆进行补偿。
    3.城乡联合和市县对口扶贫工作稳步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工业与县乡工业的“挂、网、联”,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有条件的市,都先后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城乡技术协作洽谈会暨产品展销会,取得了显著效果。市县对口扶贫工作由走访衔接、协商规划,进入开展实质性帮扶工作。上半年哈尔滨市经协委组织市直单位和企业与延寿县签订了68个扶贫项目;大庆市与青冈县、明水县签订了28个扶贫项目;齐齐哈尔市与所属的5个贫困县对口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4.在省外建立短缺原材料供应基地成就喜人。1991年5月,我省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达成了联合建设棉花生产基地的协议。我省向新疆投资2000万元,新疆分五年供给我省2.5万吨棉花,现在已经开始陆续供货。各地也都采取“买、挽、联”的方式,在省内外建立了一批当地短缺原材料基地。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材料基地,为搞好大中型企业和支持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5.横向经济联合向国外延伸进展较快。在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南联北开”方针指导下,各地都注重了把“南联”与“北开”结合,把“内联”与“外引”结合,使横向经济联合的触角不断向国外延伸。各驻外办事处更为突出,仅头8个月就签订了中外合作项目和中外合资项目34个。黑河、绥芬河、同江等口岸城市与浙江省和北京市合作,一次就签订了到独联体建设制砖厂、制药厂、打火机厂、食品加工厂、服装厂和开办商店、中式餐厅等20多个项目。
    6.物资协作金额大幅度增长。据统计,全年物资协作总金额22.97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协出物资总金额15.23亿元,协出的主要物资有:粮食、木材、煤炭、汽油、柴油、尿素、白糖;协进物资的总金额7.74亿元,协进的物资主要有:有色金属、烧碱、纯碱、水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