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林善庆:1991年黑龙江省工商银行工作

  1991年黑龙江省工商银行工作
    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行长 林善庆
    1991年,全省各级工商银行认真贯彻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管理、适时调节、提高效益”的货币信贷方针,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支持全省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坚持不懈地狠抓存款工作。到1991年末,全省工商银行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1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增加34.1亿元,完成计划的133%,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16.9亿元,也是近年来全行对公存款形势最好的一年。为了确保全行储蓄存款的优势,年初确定把储蓄存款占各家银行总额的比重作为考核各行储蓄工作的硬指标。一年来,各级银行通过开辟新的储种,扩大了储源,增加了储蓄存款。同时,利用新闻媒介,以庆祝全省工商银行储蓄存款超200亿元为契机,组织宣传活动,扩大了影响。继续开展“双优秀”、“五能手”竞赛活动,调动了广大储蓄人员的积极性。继续巩固了系统内稳定增加对公存款工作机制,增强了对公存款的意识和主动精神,有效地扩大了对公存款的来源,增加了对公存款。
    二、贯彻信贷政策,合理安排资金,保证了重点需要。1991年,省工商行努力优化贷款增量,盘活资金存量,合理安排资金,支持重点企业搞活生产经营。到年末,全省工商银行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62.5亿元,其中工业贷款增加29.5亿元,商业贷款增加19.7亿元,固定资产贷款增加13.3亿元。年初,工商银行重新选定200户工业企业,291户国营批发商业企业和138户零售商业企业作为支持的重点,继续“三级队”管理。省行还制定了“支持搞活大中型企业三十条措施”,在贷款投入、利率管理、结算服务等方面向大中型企业倾斜。为了搞活资金存量,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资金挖潜工作,搞活企业流动资金的实施方案”,下发全省执行。据统计,全省工商银行1991年协助企业挖掘资金潜力49.5亿元,其中工业35亿元,商业14.5亿元。协助企业清理拖欠66.1亿元。积极安排专项贷款,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兴省”战略的实施。全年共发放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贷款18.9亿元,支持758个项目的技术改造;增加科技开发贷款1.33亿多元,支持企业开发500个新产品;增加森工多种经营贷款7000万元,支持森工多种经营项目130个;增加商业网点设施贷款1600万元,支持商业企业增设网点51个。
    三、加快了电子化建设的进程。1991年,全省工商银行电子化建设共投入资金2500万元,新增设备2668台(件),新增上机网点147个,上机网点数相当于前5年的总和,全省工商银行上机覆盖率达到15.6%,比上年增长6.05%。“综合业务信息处理系统”的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运行调试,完成了一期开发任务。
    四、外向型业务得到了巩固,新业务得到发展。到1991年末,全省工商银行国际业务人民币贷款和美元外汇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4倍和23%;人民币和美元外汇存款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4倍和8%。与此同时还开办了打包放款、代客买卖外汇、居民个人外汇调剂等业务。
    五、积极开展信托业务和参与地方房改工作。1991年4—5月,省工商银行恢复了委托、租赁、代理、抵押贷款等信托业务,开办了证券市场,半年时间共代理企业发行债券6200万元,债券交易额2725万元,代保管有价证券850万元。积极参与地方房改工作,开办了房地产信贷业务。省行成立了房地产信贷部,制订下发了一些规章制度;市地行筹备组建房地产信贷机构,为全省工商银行全面开展房地产业务奠定了基础。
    六、坚持了“两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1991年,省工商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省各级工商银行都结合本行实际情况,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典型引路,带动了全局。1991年末,全省工商银行系统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
    七、深入开展教育、清理、整顿工作。省行和各市地行都抽调专人成立了教育、清理、整顿办公室,对有问题的人员,采取换岗、下岗、待业、挤出本行、除名等方式进行调整。全行共处理有问题人员106人。
    八、内部管理和基础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加强。1991年,全行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155名,举办各种岗位培训班203期,培训业务骨干6856人。监察部门立案查处2000元以上的经济案件15起。稽核部门开展了全省系统的信贷、结算等专业的专项稽核。会计部门加强了结算管理,严格执行结算纪律,增收节支卓见成效。出纳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全国出纳工作目标管理评比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