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海伦红光农场开展“场县共建”活动

  1990年初,海伦市委领导邀请海伦农场和红光农场领导协商向农场学习,于是两场跟海伦市达成了“共建”帮带乡村的协议。开始,每场选相邻的两乡,每乡又选出试点村。国营农场的科学技术开始由“满园春色”走向“红杏出墙”,到1991年由帮带4乡2村定向协作发展到4乡1镇112个村,占全市总村屯数的30.9%。帮带内容与措施:(1)建立健全:“共建”帮带工作组织机构。两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场长担任组长,生产副场长任副组长。海伦农场又成立了支农办设在科技科,由科长兼主任,并抽出3名科技人员蹲在乡村具体指导。(2)因地制宜为市乡村提供麦豆栽培方案,狠抓落实;为市、乡、村三级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授课1600人次;传授作物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草害防治知识;为乡镇复制农业技术讲座录音带反复播讲;为市、乡、村举办技术现场定标会20余次;请到农场实地考察达上千人次;为农村提供麦、豆、油菜良种20多万公斤和部分化肥、农药、微肥等农用物质。(3)组装全新技术。向高科技现代化、集约化经管模式发展,带动乡村走农艺、农机、农经等综合组装配套之路,达到良种、良机、良田相结合。实践使农民充分认识到良种是增产的内因,良田是增产的基础,良法是增产的科学措施,良机是良田和良法的根本出路。从而更新了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启动和组装了全新的技术结构。
    “共建”帮带取得了可喜成果。两年来,帮者脚踏实地精心指导,学者奋发向上。1991年,海伦农场帮带3个乡镇(32个村),在遭受旱、涝、雹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小麦亩产比上年和全市大幅度增产;大豆27.9万亩,平均亩产超过150公斤,比全市增产11%;麦豆高产攻关面积分别达到全市麦豆播种面积30%,增产粮豆7.5万吨,增创效益8000万元。(刘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