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兵:全省建设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全省建设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省建设委员会主任 姚 兵
1991年,全省建设战线保持了各项建设事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城镇综合整治出现可喜的局面,市政公用指标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全省共完成10个投产供水项目,城市年供水总量比上年增加4.1%;排水管道长度增加3.2%;集中供热面积增加3.3%;燃气用户增加2.5万户;高级次高级道路面积增加2.7%;编制完成城镇详细规划1700公顷;新增城市垃圾车辆106辆;建立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5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5.4%。
—加快了以解危解困为重点的住宅建设速度,城市综合开发质量有明显提高,住房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全省已有8个市、47个县(市)开始住房制度改革,城镇住宅建设规模达到1200万平方米,解决特困户住房2万户,综合开发率大中城市达到50%,县城达到30%。
—村镇建设稳步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全省组织农民建设住宅6万户;完成了12个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689个村屯规划编制。新建住宅6万户,面积496.7万平方米,砖瓦房占87.9%;新建公共建筑59.57万平方米,生产建筑43.03万平方米;新增吃自来水人口10万人;道路铺装6000公里。
—工程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有9项大中型项目和8项单项工程建成投产。投资效益有所改善,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为85.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各类工程项目平均建设工期缩短20天;竣工工程验交合格率100%,民用住宅工程合格率100%;杜绝了重大质量事故;甲级设计院优良品率91.5%,乙级设计院优良品率87%;建设项目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达到40%;创省级优质工程130项;安全事故率进一步下降。
—建筑业管理得到加强,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全民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134元/人,比上年增长20%;国营预算内施工企业实现利润1594万元,亏损企业面减少50%;系统内多种经营人数达到职工总数18%,多种经营产值达3亿元,利润占主业利润17%;对原苏联工程承包额达到1.5亿瑞郎,派出建筑劳务人员1万人。
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了符合我省省情的工作指导思路。
第一,城市建设坚持了“两保一加强(保解困救急的住宅建设、保生产生活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各项管理工作),稳步上台阶”的方针。在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坚持合理投资方向,把有限资金重点投向供水、排水、热力、燃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把城建目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体系,还积极帮助市县筹措资金。一方面重视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城镇建设水平。认真总结推广了鸡西、海林等城市的建设经验。深入贯彻《城市规划法》,加快了规划编制,提高规划控制水平,开展了城市建设“龙江杯”竞赛,创建卫生城活动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脏、乱、差”的状况进一步好转,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得到改善。
第二,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扩大住宅建设规模,启动房地产市场。经省政府批准,下发了关于加快住宅建设的意见,出台了《黑龙江省住房制度改革方案》。认真推广了呼兰、肇东等市县集资建房的经验,充分调动了地方、单位尤其是个人建房的积极性。坚持了综合开发为主导的住宅建设方向,加快和扩大了城市改造和住宅建设的速度与规模,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功能,发展壮大了房地产业。
第三,村镇建设贯彻“两抓一促进(抓农民建房、抓典型示范,促进提高指导水平),稳妥上等级”的方针。认真组织落实省政府鼓励农民建房政策,提出了具体贯彻实施意见,成立了“黑龙江省村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为农民建房解决实际困难。征集农房设计图册10余种1000余册,积极协调、落实农民建房所需的物资,设计、施工、资金,并简化了农民建房审批手续。贯彻“贸工农”一体化的方针,继续加强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组织了164个省地县三级村镇建设典型试点和200栋农村样板住宅。深入开展村镇建设先进市县达标竞赛活动。颁发了《黑龙江省村镇建设管理办法》,培训了一批骨干,提高了按规划建设、按法规管理的自觉性。
第四,深入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加速建设领域的深化改革。一手抓建设管理,一手抓施工服务。把企业的优质服务同企业升级结合起来,质量评优与黄牌警告结合起来,实行与质量挂钩的资质动态管理。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对劣质工程通报批评,严格查处。强化了以招投标为中心的建筑市场管理与调控,对建设单位基建班子进行资质审查,实行施工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外进队伍,择优安排重点工程设计施工力量,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确保重点工程的工期质量。
第五,强化了建筑业行业管理,提高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工作指导水平,实现了“两保一提高(保生存、保骨干、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行业素质)、稳定渡难关”的目标。千方百计帮助骨干企业解决施工任务严重不足的困难,全年共组织哈尔滨、绥化、松花江等一市两地9支队伍承担了大庆66个单位工程,计75万平方米,3000万元产值的施工任务。积极发展对原苏联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严格资质审查,扩大合作领域。对出省施工采取优惠鼓励政策,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举办了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与多元经营成果交流交易会,展出270多项成果、1000多种产品,成交额达6400万元。在建筑企业内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承包经营责任制。通过调整和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大力清理拖欠工程款,改善了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
第六,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行业新风,提高建设工作的指导水平。一年来,建设工作始终强调并坚持了思想教育领先的原则,把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了“振奋精神,稳渡难关”上来,调动了为发展建设事业做贡献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建设工作的特点深入开展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认真清理“三乱”活动,促进了行业风气的明显好转,重视并加强了法规建设工作,下发了9项规范性文件。按“权威、统一、信任、协调、得力、廉洁、高效”的十四字方针,继续加强各级机关建设。保持了省直精神文明建设单位标兵称号,连续二年被评为完成省政府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进入了省政府“满意在基层”先进单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