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民航黑龙江省管理局超额完成各项计划

  1991年全省共完成旅客发运量33万人,为年计划数的119%,比上年同期增长42.3%;货邮行发运量5470吨,为年计划数的106.4%;发运收入14700.64万元,为年计划数的124.6%,比上年同期增长38.93%。
    1991年,通用航空作业完成6670飞行小时,比上年增长10.24%。财务收入为2344万元,比上年增长44.6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00万元,为年计划数的72.9%(由于售票处及旅客过夜用房的扩建设计11月25日得已批复,故此项贷款300万元没有支出),全年更新改造计划投资292.5万元,实际完成300万元,为全年计划数的102.6%,比上年增长了2.7%。
    1991年,民航黑龙江省管理局又相继开辟了哈尔滨—长沙—昆明、哈尔滨—温州两条新航线,截至1991年末,民航黑龙江省已有省内、省际、国际航线32条,为扩大黑龙江省的对外影响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1年,为解决运力不足,民航北方公司将两架MD—82大型客机投放哈尔滨阎家岗机场,虽然当时困难很大,但他们充分认识到,这是民航发展生产的一个转机,全体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使MD—82飞机顺利投入生产,为把哈尔滨机场建设成大型客机基地奠定了基础,也结束了哈尔滨没有大型客机的历史。
    根据国务院1991年在全国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指示精神,把“搞好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做为主要奋斗目标。货运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广开货源门路,全年共召开货主座谈会16次,走访和邀请货主34家。这些措施为全年的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运输部门采取送票、送货上门,到货主家取货的服务方式,赢得了旅客和货主的赞誉,增加了客货源。
    1991年5月21日,伊春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森林火灾,为及时将扑火队员运往火场,二十五飞行大队“米八”中队的同志每天飞行长达12个小时;油料部鉴于飞行陡然增多,油料供应告急的情况下,立即组织人员到佳木斯市运油,及时解决了燃油告急的问题,保证了飞行的需要;地面各类保障人员连续几天,每日工作15小时以上,没有任何怨言,受到了伊春市委、市政府高度赞扬。
    在抗洪抢险救灾中,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出动飞机救灾171架次;营救了被洪水围困六天之久的依兰水文站的六名同志;圆满地完成了各级领导视察水情的飞行任务;运送了1000公斤药品、2万多条麻袋和2500公斤炸药等救灾物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朱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