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范:1991年国营商业各项主要工作取得新进展
1991年国营商业各项主要工作取得新进展
省商业厅厅长 刘永范
1991年,全省各级商业部门和企业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一手抓开拓市场,一手抓完善改革,各项主要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省商业厅系统商品总销售实现121亿元,比上年增长8%;实现利润1785万元,比上年亏损5741万元,相应增盈700C多万元。全系统在工作运筹和抓法上突出了“七个重点”:以扩大地产品推销为重点,全方位开拓市场。从省厅到各地商业部门和企业,逐级签订了地产品销售责任状,将省政府下达的30种地产品销售任务落到基层。并在全系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地产品大赛销活动,全年共销售地产品27亿元,缓解了地产品压库问题;以搞好生猪、蔬菜、食糖购销为重点,丰富活跃副食品市场。全系统共销售猪肉6.89万吨,鲜菜3.4亿公斤,食糖10.55万吨,市场供应丰满,品种增多,质量提高,价格稳中有降;以“三清、两压、一建”(清商品、清财产、清资金、压缩不合理商品库存、压缩结算资金,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堵塞漏洞)为重点,全面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并集中处理有问题商品3亿多元;以提高商业组织化程度为重点,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在县级商业推广了批零结合的经验,较好地发挥了商业整体优势,提高了规模效益;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各地吸取了前期承包的经验教训,在签订本期承包合同中,注重了企业发展指标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牡丹江、绥化等市、县还借鉴重庆经验,在部分企业开展了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试点;以市场建设为重点,扩大商业经营阵地。贯彻落实省政府[1991]21号文件精神,10个省辖城市按规定收取网点建设资金,并利用贷款、集资等多种形式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商业网点。中心城市的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也开始启动;以提高各级商业部门领导班子素质为重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广了大庆市商业局坚持“两手抓”和松花江行署商业局注重班子建设的经验;还采取省厅抓地市、地市抓县的办法,逐步协助地方政府抓班子建设;在零售企业开展了“打假评差”、清理出租柜台活动,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社会信誉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