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大力开展边境贸易
1988年以来,全省物资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边发展战略和“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方针,充分利用我省与原苏联接壤的地缘优势,克服暂时没有边贸权的困难,大力开展与前苏联的边境易货贸易。1988年物资系统首次派团赴前苏联考察,投石问路;1989年起步,初见成效;1990年边境贸易开始迅速发展。到1991年,开发边贸的企业由原来的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市县,向边境市县和内地发展。全省大部分市县的物资部门都成立了边贸机构;省物资厅直属的13家企业全部设置了边贸机构,其中有7家企业已获得了边贸委托代理权;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等市县也有十几家企业有了边贸委托代理权;边境贸易已从边境地区发展到俄罗斯中部的新西伯利亚和西部的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贸易形式由单纯的易货贸易发展到合资办厂、办店和劳务输出等多种合作形式,对苏贸易展示了十分广阔的前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1年底,全省物资部门共派出赴俄考察团组200多个,出访500余人次,签订正式合同100多份,双方过货总金额近2.6亿瑞士法郎。进口化肥5万吨,水泥12.4万吨,钢材4700吨,木材1. 65万立方米,合成橡胶2100吨,实现利润1350万元。物资企业大力开展边境贸易,对于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增强物资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省物资资源开发公司1988年成立时,一无流动资金,二无固定资产,三无正常的流通渠道,仅借50万元开业。通过开展边境贸易,三年跨出三大步。一个仅有48人的公司,1989年盈利27万元,1990年盈利100万元,1991年实现税利1216万元,人均创税利25万元,一跃跻身于全省物资企业盈利大户之列。(韩伟光 刘熙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