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张庆和:1991年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1991年旅游事业发展迅速
    省旅游局局长 张庆和
    1991年黑龙江省旅游事业发展很快,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14591人次(其中苏联一日游客人31237人),比1990年增加了23068人次,增长39.5%,完成国家旅游局下达任务163%。其中接待外国人50860人次,比上年增长59.2%;接待华侨1753人次,比上年增长14.9%;接待台湾同胞19761人次,比上年增长了44.1%;接待港澳同胞10980人次,比上年减少了12.6%;海外旅游者在黑龙江省的总停留天数266802天,人均停留3.98天,比上年增加0.59天/人。旅游全口径收汇达4689万外汇人民币,比上年增加了1358万元,增长了40.8%,完成国家旅游局下达任务指标128.8%。1991年国际客源结构与往年不同,表现在:(1)海外旅游者的构成主要是客源国和地区的排列座次有了变化,苏联旅游者18880人,跃居第一位;台湾同胞18068人居第二位;日本旅游者11784人居第三位。增加幅度较大的是南朝鲜和新加坡旅游者。全年接待南朝鲜旅游者3130人,比上年增长了250%。(2)全年接待形成了两个高峰,一是冰雪节,客人的主要构成是港澳台同胞,接待人数2万多人;二是哈尔滨洽谈会,仅6月份洽谈会期间就接待海外旅游者1万余人;比上年同月份增长了1倍。(3)旅行社有组织接待的客人与涉外旅馆接待的零散客人平衡增长。其中旅行社有组织接待人数为34075人,比上年增长了8694人;涉外宾馆接待零散客人33005人,比上年增加了7602人。(4)边境旅游日益活跃。黑河旅行社接待苏联“一日游”的旅游者人数成倍增长。全年共接待31237人,比上年增加了13373人。(5)外汇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旅游创汇4689万元外汇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40.6%,但人均收汇较低,只有134美元。
    经过全系统职工共同努力,我省旅游事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拓宽了客源市场。1991年针对台湾旅游者大陆热北移的情况,及时地开发了一些对台湾同胞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邀请台湾旅行商来黑龙江考察洽谈,邀请台湾新闻界人士来黑龙江省进行旅游采访。派员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旅游展销会,广泛接触台湾旅行商社代表,重点宣传推销黑龙江省冰雪节专项旅游线路,使台湾同胞比上年增加了6246人。为了挤占新的市场份额,联合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推出一批国际旅游线路,恢复传统客源市场,派员到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进行外联促销活动。
    1991年接待日本旅游者11784人,比上年增加了18.5%,美国、德国、法国的客源市场也有所恢复。但港澳市场仍呈下降趋势,全年共接待港澳同胞8278人,比上年减少24%。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项目。重新修改了黑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增加了旅游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了哈尔滨、黑河、绥芬河、牡丹江等一些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城市。改造了哈尔滨国际饭店、哈尔滨马迭尔宾馆,新建了省旅游教育培训中心,续建了黑河国际饭店等项目。1991年全年旅游设施投资额为2775万元,超过“七五”期间总投资额的3倍多。按照一个中心(哈尔滨)三条线(哈尔滨一黑河、哈尔滨一绥芬河、松花江沿线)资源开发设想,在哈尔滨一绥芬河线上,利用牡丹江地区镜泊湖的自然资源、渤海国遗址的人文资源和绥芬河国际客运口岸的优势吸引海外旅游者。在哈尔滨黑河线上,帮助五大连池新建了对苏旅游疗养中心。在松花江沿线开发了佳木斯至哈巴罗大斯克水上四日游项目,已接待了苏联十二批现汇旅游和易货旅游团。冰雪旅游项目很受港澳台和东南亚旅游者欢迎。哈尔滨市政府把冰雪风光的静态观赏与动态参与结合起来,在松花江边和太阳岛上开发了一些游乐项目,并把冰雪观光同冰雪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商品展销活动融为一体,增加冰雪旅游的吸引力,延长了旅游滞留时间。
    完善了直属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省旅游局在认真总结第一轮局直企业经营承包经验基础上,会同省财政厅研究提出了局直企业第二轮经营承包方案。除坚持经济、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管理五大指标外,增加了企业资产增值和企业改造内容,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省海外旅游总公司加强市场开发,自主外联的客源有所增加,利润额达150万元,比上年增加33.93%,人均利润、人均创汇都在全省旅行社中名列前茅。局直六家企业在国际饭店老楼停业改造的情况下,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营业收入6459万元,比上年增长29.18%,实现利润573万元,完成年计划108.7%。
    同时,加强了全省旅游行业管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接待洽谈会客户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