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由黑龙江省科委主持,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中科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红兴隆科研所、东北林业大学等52个科研单位和院校,组织458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和有关市、县干部群众共同承担,为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和农业开发建设做出很大贡献。
    “七五”三江平原科技攻关,以资源开发、治涝和改造低产田为重点,以建立良性循环经济体系为目标,采取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地区进行各具特色的开发治理试验示范,取得了一批针对性强、实用价值大、应用范围广的科技成果,开辟了三江平原区域治理和技术开发新途径。共取得25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11项达到和部分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81篇。
    三江平原农业总体规划的研究,在“六五”科技攻关基础上,采取常规方法与系统工程优化方法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深入地研究了三江平原水利工程治理、荒地资源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商品粮基地建设、畜牧业发展及边贸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并完善了三江平原农业总体规划方案,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不同类型区建立了宝清、富锦、依兰、八五○、八五三等五个试验示范区,试验面积89.6万亩。应用农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原理,针对三江平原区域阻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主攻技术创新和引进技术组装配套,为不同类型区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建立了社会和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先导模式。
    目前,试验区涝渍灾害初步得到控制,低产土壤也有所改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增强,各项作物产量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形成了大科技支持大农业的格局。试验区粮豆单产247公斤、人均收入735元,分别比“六五”增长40%和59.8%,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690万元。1988年以来,结合三江平原农业开发建设,在13个市县、14个农场推广科技攻关成果,推广面积466.6万亩,平均亩增产粮豆84.7公斤,总增产粮豆39526万公斤,增加效益29830万元。(张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