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军:1991年省科协工作迈出新步伐
1991年省科协工作迈出新步伐
省科协副主席 陈世军
1991年,省科协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七次会议精神,落实中国科协“四大”和省科协“四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广泛开展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活动。在面向经济、服务经济、长入经济的工作中,为实现年初提出的有一个“新起色、新进步、新发展”的目标迈出了较大的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四大”精神,全面推动科协工作的发展。为贯彻两级科协“四大”精神。省科协重点抓了两件大事:一是向省委(6月25日)常委会议作了专题汇报,就如何贯彻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及会议精神,提出具体意见,建议省委在全省组织开展一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专题学习讨论,被省委采纳,并由省委办公厅下发通知,成立了以周文华同志为首的领导小组,责成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科委负责组织实施。省科协派人参加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积极参与组织开展了全省性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专题学习讨论活动。省科协主席黄文虎同志,在全省作了数十场专题报告。同时,在各省级学会会员中开展了征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讨论文的活动;在科技报刊上开辟了讨论专栏;编辑印发了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宣传普及书刊;向省电视台、省报社《科技撷英》专栏推荐了典型,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专题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这次专题学习讨论和专题知识竞赛,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推动全省各项工作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扩大科协的社会影响和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二是积极配合省委起草制定了《关于加强科协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了科协人民团体地位,肯定了科协在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各级党委接到省委决定后,都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制定了具体的贯彻意见,使全省科协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咨询,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和领导决策科学化。
1.组织开展多学科学术研讨,为领导机关决策科学化服务。全省各级学会1991年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538次,撰写学术论文13500篇。对一些重大问题,组织有关学会联合召开多学科的学术研讨会。如水利学会等9个单位联合召开了“松嫩平原土水资源综合治理与开发学术研讨会”;省农学会等6个学会联合召开了“耕作制度学术研讨会”,提出的建议得到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有关单位联合召开了“企业技术创新研讨会”,会议编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案例分析与专题研究》文集,受到邵奇惠省长的赞许并批示印发各有关部门领导参阅。为了探讨90年代我省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省科协召开了“黑龙江省九十年代农业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提出了“高产、高效、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的新模式,并在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给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建议,受到好评。
2.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年”的中心任务,省质量管理协会、土建学会、兵工学会、纺织工程学会等先后召开了“质量、品种、效益”学术研讨会,针对各个行业质量、品种、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土建学会在集中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设工程质量的5项对策和提高设计质量的十条建议,收到良好效果。
3.积极参加抗洪救灾活动。今年秋季我省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省科协和各学会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参加抗洪救灾活动。省气象学会、水利学会、医学会等数十个学会组织专家深入灾区,对抗洪救灾,恢复生产提出很多重要建议。省预防医学会会同省卫生防疫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水灾后的疫情进行了充分的考察和论证,提出了大面积水源消毒等有效措施,避免了通常灾后常见的鼠疫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省中医研究会在疾病多发地区召开学术会议,并组织专家为群众进行义诊,抢救危重病人,受到基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得到中国科协领导的好评。
4.开展科技项目咨询论证和技术服务。省科技咨询中心,1991年对省内各类企业广泛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共组织一万多名科技人员,完成各种技术咨询项目374项,实现合同额437万元,受到中国科协的好评。省人防学会在地下工程利用引进高技术,1991年完成哈市大直街地下商场等9项人防工程论证项目,总效益高达1.4亿元,鹤岗市科技咨询中心,完成咨询项目45项,成交额51万元;佳木斯市科协完成技术咨询32项,取得经济效益90万元。
三、深入开展以“讲理想、比贡献”竞赛为龙头的科技兴工活动,超额完成“四个三”的目标。1991年的“讲·比”活动,紧密结合全国“质量、品种、效益年”,内容不断创新。省科协与省经委,在年初共同确定了全年实现“提科技建议三万条,组织技术攻关、技术开发三千项,帮助三百个中小企业改变面貌,增创经济效益三亿元”的工作目标,并将各项任务指标具体分解落实到各市、地和各系统、各厂矿科协。由于全省各级科协特别是厂矿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努力,超额完成了全省的“四个三”的工作目标。据年终统计,全省共提出科技建议35676条,完成技术攻关5245项,帮助348个企业改变了面貌,创造了企业认定的经济效益4.3亿元。
四、切实加强科协自身建设,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
1.切实加强科协组织、业务、思想作风建设。1991年是我省和各市、县科协相继换届的一年,我省和部分市、地、县先后完成了换届工作,为新建的各级领导班子,补充了新的血液,增加了新的活力。省科协在四届一次常委会上提出并通过了《黑龙江省科协主席例会、常委会、全委会议制度》和《发挥省科协兼职领导作用的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办会制度。省科协机关为适应工作需要,对机构和人员作了调整,强化了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使分工更趋合理,增强了总体的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思想作风建设,开展了“双满意”竞赛活动,使科协机关的精神面貌、工作面貌、作风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2.开通了科协参政议政的渠道。省科协在政协中的团体席位得到了确认,由23位在科协和学会中任职的政协委员组成了科协团组,确立了科协在政协中的地位。哈尔滨市科协除解决了在市政协中的团体席位之外,科协主要负责人还进入市人大常委会。其他一些市、县也相继解决了这一问题。
3.积极做好维权工作,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1991年省科协在春节和国庆节期间组织了两次“科技专家座谈会”,认真倾听了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并围绕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了献计献策活动。还为科技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创造条件,接待科技人员来信来访,组织170多位科技工作者到南方疗养,进行“保护知识产权”调研,协助各级党政部门研究解决一些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为解放科技生产力,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