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彪:全面完成地矿工作各项任务
全面完成地矿工作各项任务
省地矿局局长 彭云彪
目前,我省有国家8个部委的地勘单位71个,承担着全省综合地质找矿和为社会各方面服务的任务。服务领域包括:各种矿产普查勘探,矿产开发利用研究,矿产加工销售,水资源勘查和监测,各类工程地质勘查,各类地质仪器设备修造和物资经销,各类化学、物理分析测试,各种地形工程测绘和资料印刷出版等。现有职工人数35447人,年投入地勘费9000万元左右,年钻探工作量10万米左右。在全省地勘队伍的努力下,已发现和找到矿产112种,其中探明储量的60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34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40多处,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在地质找矿和履行综合管理全省地质矿产工作四项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全面完成地质勘查计划。1991年,地勘工作以金、铜、煤和急需非金属矿产为重点,积极推进地质项目管理和储量承包,调动了地勘单位地质找矿的积极性,在投资严重不足和遭受洪水灾害的情况下,地质找矿取得了可喜成果。新提交矿产地17处,完成地质报告43份,矿产储量超额完成了新增计划,尤其是铜矿、金矿勘查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铜矿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和黄金生产持续增长提供了资源保证。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勘察,以大中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开展工作,提交了一批勘察成果,为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依据。基础地质工作紧密配合地质找矿,开展区域地质和物化探察工作,地质研究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的靶区和矿产地。
二、进一步加强了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省政府把地勘行业的主要工作目标,纳入省政府机关工作目标责任制。为了保证工作目标在全行业落实,省地矿局设立了地勘行业管理办公室,采取经常走访和定期召开协调会的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勘部门目标的实施进展情况。为了使地勘工作与全省的“八五”和十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全省各地勘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了解工业部门对地质矿产的需求,编制了全省地质勘查“八五”计划。为使勘查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继续开展了勘查项目登记发证工作,1991年全省受理勘查登记201项,发证172项;同时,对地勘单位勘查资格进行了年检,有47个单位全部年检合格。矿产资源综合管理取得成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去全省缺乏统一的汇总和统计分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开展了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和矿物原料供需状况调查。据调查,全省共有各类矿产地3467个,矿产品产值85.2亿元。同时对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情况、资源保证程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为省政府提供了矿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资料和数据。
三、矿产资源管理迈出新步伐。在全省矿业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在黑河市召开了全省矿山监督工作会议,矿管工作重点向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转移,提出了任务目标和要求,围绕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面开展了矿山企业“三率”考核指标的制定工作,对第一批制定“三率”考核指标的83个国营矿山企业进行了考核,对第二批73个国营矿山企业“三率”考核指标进行了制定;乡镇矿山企业的“三率”指标的制定和考核工作,已由搞试点向面上展开。通过“三率”考核,全省矿山企业的“三率”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8202个,其中国营矿山725个,集体矿山6420个,个体采矿1084个,现已全部完成了采矿登记发证工作。同时,为制止无证开采,非法收售矿产品,我省一些市县已逐步开展对矿产品流通领域内的监督管理。
四、地质环境监测和管理进入轨道。以我省大、中城市和工矿区为重点,在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察的同时,对全省地质环境进行了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省地质环境总站及分站,初步形成了环境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的网络。在我省汛期,组织力量,对哈、齐、牡、佳中心城市和汛情严重的地区进行了调查和监测,为了加强矿泉水的开发和生产管理,组织建立了全省矿泉水技术鉴定组织,明确不经鉴定的矿泉水,不允许开采和生产饮料,使矿泉水管理走上了正轨。完成1:50万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勘察41521平方公里,环境地质监测48199平方公里,为大中城市、重点开发区和重要工程设施建设,提供了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