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工作有进展

  省社会科学院1991年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科研工作目标是: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加强基础研究,开展发展研究,以提高成果质量为重点,争取在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方面有所突破。根据这一目标,广大科研人员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研究和探索科研为现实服务的途径,注意把科研重点放在现实问题研究上,着重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所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使科研工作取得了新成果、新进展。
    一、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注意研究现实问题。1991年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了7项重点课题:《黑龙江省工业、农业经济波动成因与对策》、《黑龙江省与苏联东欧经贸问题研究》、《黑龙江省在东北亚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黑龙江省灾害管理案例分析与对策》、《东北民族关系史》、《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政治学概论》。前5项是地方问题研究,体现了地方社会科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特点:后2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体现了科研为现实服务的方针。各研究所列入计划的29项所级重点课题,也是按突出地方性、应用性、现实性的研究原则进行的。
    二、科研成果质量进一步提高。1991年全院出版专著17部,编著37部,译著8部,学术论文219篇,研究报告17篇,译文27篇,其他文章85篇,计算机软件设计3项,发表文字量总数1500万字。另有待出版著作多部。本年度成果质量的提高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当年完成的成果,有不少受到学术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好评。如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十余名科研人员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百万字长篇巨著—《民族文化卷》。国内近20名著名教授、研究员对书稿从多方面进行鉴定,一致认为这是一项多学科的开创性科研工作,完成的是高难度的课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建设也有一定贡献。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子课题《赫哲族文学》,通过了权威专家评审,认为这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有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为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古希腊文化研究》,受到国内外10名古希腊研究专家的肯定,指出这一研究在国内是首创,有开创意义。②成果的价值得到社会承认。如《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导论》,有多家报刊发表评论,省图书馆专门组织了读者座谈会,读者给予很高评价,充分肯定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的高校还将此书列为研究生学习参考书。⑧一批成果被国家、省有关部门评选为优秀成果:《东北流人史》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二等奖,是本年度我省唯一荣获此奖的著作,此书在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报刊上多次发表评论;《北大荒文学艺术》获省文艺大奖一等奖;《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宝库》(编辑成果)获中宣部等单位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优秀党史、党建读物奖;《论党的先进性与党的执政地位》等十几篇庆祝建党70周年的论文分别获省、市有关部门评选的优秀奖。
    三、在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有新的突破。突出的是针对苏联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形成多份研究报告、信息资料,上报省委办公厅、宣传部12份材料,省委宣传部领导在有的材料上做了批示,对本院研究前苏联问题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关于“南联北开”的对策研究,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和表扬。省委办公厅、政研室、宣传部都把本院作为重要的咨询部门。
    四、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科研活动。1、按省委宣传部要求,在全院范围内组织纪念建党70周年征文活动,征集稿件70余篇,举办了征文展览和评奖。其中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三等奖的3篇,被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奖的14篇,被哈尔滨市委组织部评为一等奖的1篇。2、组织科研人员积极参加促进经济稳定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大讨论,及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学术讨论会,为全省的大讨论贡献了力量。
    五、走开放式研究道路,加强科研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摸索,在变封闭式研究为开放式研究方面,已取得初步经验,研究方式由联合院外人员合作研究发展为在一些市、县建立科研基地,由一般调查研究发展为与基地科研部门共同研究地方经济问题,并已见成效。如在肇东市建立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验区,开展市情调查;为北安市计划单列提供论证,并已见效益。
    六、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扩大学术视野。1991年与外单位一起召开了两次大型学术讨论会,第一次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等单位共同组织召开了第四次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第二次是与辽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召开了“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接待日、美、英、芬兰和前苏联学者21批49人次,进行了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流,派出6批8人次出国进修、交流、参加学术会议。(么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