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职业技术教育调查
为了推动我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促进“科技兴省”战略方针的落实,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1991年,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牵头、省直16个单位参加组成全省职业技术教育联合调查组,以我省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指从业前和从业后的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种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为重点,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了《全省职业技术教育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对我省10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的成绩与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一)初步形成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局面,但学校规模、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不顺。(二)招生、考核、招工用人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业渠道不畅较为突出。(三)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仍十分紧张,缺口很大。(四)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但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五)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办学条件仍较艰苦,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要。(六)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部分学校尚未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质量有待提高。(七)各级领导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日益明确,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没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调查报告》根据1991年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八五”计划要求,提出我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建议与对策。今后10年,要把教育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适当超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到2000年,使全省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受到程度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使在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和技术等级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农村经过试点逐步实行“绿色证书”制度,培训发展农村经济的骨干队伍。在城市使职工达到岗位规范的基本要求,初、中、高级技术工人比例趋向合理。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专业与行业相适应、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层次衔接,与其它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八五”期间,完善层次,调整结构。大力开展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从业前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各县试办“三教”统筹的农村四年制中学或职业初中,并在农村实行“农科教”结合,完善县、乡、村三级职业技术教育网络,办好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推进农科教结合和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丰收计划配套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建一批示范性学校,充分发挥普通中专的骨干作用,职工中专、农民中专及其它中等培训机构适当发展。在大中城市和行业试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和调整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调查报告》还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质量、经费、招工用人、师资队伍、教材、实验实习基地、领导等诸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单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