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恒祥:1991年新闻出版工作
1991年的新闻出版工作
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潘恒祥
1991年,我省的新闻出版工作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新闻出版署的领导、监督下,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图书出版方面,优化选题,以质取胜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而忽视图书质量,盲目追求品种,甚至粗制滥造的势头被扼制。主要表现是:(1)图书品种数量已控制在新闻出版署规定的以1990年为基数压缩10%的要求的范围内。(2)图书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读物、为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服务读物的比重有所增长,平庸的可出可不出的图书品种减少。其变化增长幅度接近20%。(3)重版、修订再版率有较大幅度增长,1991年实际增长近10%。(4)图书质量提高,订数增长。《东北流人史》获中国优秀图书二等奖,连环画《呼兰河传》获全国第四届连环画评选一等奖,《海明威研究在中国》获“金钥匙”奖。1991年共获得国家或相当于国家级的奖励58项。(5)学术著作“出书难”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黑龙江省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补贴制度已经建立。
报纸、期刊、音像出版方面,在各项整顿工作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工作重点已转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集中全力提高出版物质量的阶段。主要表现是:(1)在报纸工作方面,与省委宣传部一起组织开展了全省新闻岗位形象大讨论,报纸队伍出现新气象;开展了全省首次多经营先进报社、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并向新闻出版署推荐、表彰了3家先进报社和12名先进个人,入选数是全国各省中最多的。(2)进一步理顺了期刊出版秩序,全面完成了全省期刊重新登记换证工作;为提高期刊的质量,加强了审读工作;举办了主编培训班、校对竞赛、出版知识有奖竞赛、装帧设计和优秀稿件评选;在国内有影响的、发行量10万以上的期刊已达10家,推荐了12种期刊赴意大利参加刊展。(3)音像工作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文件及省委、省政府两办通知精神,召开了全省音像单位压缩整顿工作会议。审核上报了5个音像出版社、3个音像复录单位。
印制工作,书刊印刷厂的审核登记已全面完成,出版物的印刷质量有明显的进步。上半年进行两次全省范围的书刊印制质量评比;下半年进行了全省书刊印刷企业遵纪守法情况大检查;在全国中小学课本印制质量评比中,有6种书、4种挂历、20幅画获优质奖。经过整顿,实行书刊印刷企业许可证制度。局直属印刷企业完成39.6万纸令的印刷任务,基本上完成了年度计划。中、小学课本的印制和发运实现了年初的要求。1991年春秋两季课本355种,6500万册,用纸达27万令;课前到书率铁路沿线达100%,边远地区达到98.96%。
图书发行工作方面,召开了全省图书发行工作会议和第四次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会议,提出了继续深化改革和理顺关系的30条措施。开始了省、地(市)、县级新华书店第二轮承包,把农村图书发行列入承包指标。图书发行总量比上年增长5%。
继续整顿发行秩序,全年3次(年初、年中、年末)集中开展全省范围的“扫黄”、“打非”大检查,把集中打击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据各地不完全统计,收缴违禁书刊20443册(含图片),各类音像制品9487盒,取缔违法违纪发行网点35处,收审2人,发布查处通报50多期,国家有关部门认为,我省的图书市场是全国较为干净的省份之一。
法规建设和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方面,配合新闻出版署检查组开展了行政执法大检查;制定了《关于非正式出版图书审批的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记者站管理的规定》、《书、报、刊、印刷管理细则》及内部管理条例、规定等20几项。
宣传《著作权法》,普及版权法律知识。为全面做好实施《著作权法》的准备工作,年初发出《关于认真做好著作权法实施准备工作的通知》,举办了各类学习班,培训400多名专兼职管理人员,一支专兼结合的版权管理队伍已基本形成。审核涉外版权合同11起;受理版权纠纷案件17起,结案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