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彭超华:“米稻战略”促使贫困县转化

   “米稻战略”促使贫困县转化
     依安县县长 彭超华
    依安县是全省8个贫困县之一。为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从1991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有效实施了“米稻战略”。即增米稻面积,攻粮食高产,带养殖加工,促良性循环。以突出米稻种植、增加粮食总产为启动点,进而优化种植业结构,带动养殖业和加工业,促进城乡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既是兴县之策,也是富民之举。
    1991年,全县种植玉米、水稻88万亩,比上年增加25.4万亩。其中,玉米种植80万亩,比上年增加21.7万亩;水稻8万亩,增加3.7万亩。我们在米稻种植上,积极推广高产攻关新技术,使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两种作物面积仅占粮豆面积35%,而产量却占粮豆总产量的57%。这一年,我县相继遭受了旱灾、虫灾和雹灾,特别是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但是,农业生产却在大灾之年喜获丰收。粮豆薯总产3.94亿公斤,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4年增长16.2%,比上年增长29%;粮豆总产3.61亿公斤,比1984年增长15.7%,比上年增长35.2%;粮豆单产164公斤,比1984年增长4.7%,比上年增长31.9%。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手中的余粮也随之增加,而余粮中的绝大部分是号称饲料之王的玉米,用玉米喂养牲畜、家禽、使养殖业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奶牛存栏7003头,比上年增长20.6%;黄牛存栏36240头,比上年增长36.7%;生猪、羊和家禽也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9%、22.6%和19.2%。部分余粮和大量畜产品可供加工,这样又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展。1991年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实施“米稻战略”,不仅合理调整了种植业的内部结构,而且也优化了整个农村的产业结构。
    实施“米稻战略”,使科技兴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抓推广,扩大了新技术应用范围,出现了配套组装、规模推进的良好势头;二是抓培训,培养了一批能够熟练运用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新型劳动者,涌现出一批高产大王。实施“米稻战略”,突出了水利、地力、农机、种子四个基础建设,促进了农业基本条件的改善,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全省“黑龙杯”和“铁牛杯”竞赛中,我县分别获得金杯奖和达标奖。实施“米稻战略”,促进了耕作制度的变革,使整地方式、栽培方法、耕作水平都得到改进和提高。
    我们以实施“米稻战略”为主旋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了贫困县情的转化。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农业人口平均收入474.25元,比上年增长35.7%;有11900户贫困户摆脱贫困,脱贫率为31%。
    “米稻战略”的基点是调整结构,从启动农业入手,联动工商,发挥以乡促城作用。1991年,我们在化解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实现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工农业总产值实现6.34亿元,增长10.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43亿元,增长11.5%;财政收入实现2476万元。增长14.4%。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