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惠民:富裕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富裕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富裕县县长 傅惠民
1991年,我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33700万元,比上年增长7.1%。农业产值29930万元,比上年增长7.6%;工业产值1666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地方财政收入2527.7万元,比上年增长6.8%。
农业生产在遭受嫩江洪水侵袭和内涝灾害的情况下,仍获得了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粮豆薯总产15万吨,比上年下降5.1%。乡镇企业通过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行乡镇、村屯、个体联户一起上,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3737家,40%的企业有了定型产品和当家产品,其中4种产品被评为省优,柳编、苇编制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产值达14528万元,利税87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4%和17.2%,创历史最高水平;牧业生产实现了重点突破。大牲畜存栏74406头(匹),比上年增长18%,其中奶牛存栏为19725头,比上年增长23%,黄牛存栏为33090头,增长24%。同时,大力发展林、水、渔业生产,人工造林120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1.2%;养鱼水面达5.2万亩,水产品产量4500吨,比上年增长27%,渔业产值1855万元,比上年提高26.9%;农业基础建设得到加强,获省“黑龙杯”竞赛银杯奖,连续5年荣获全市农业先进县称号。
工业生产坚持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把国营骨干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在政策、资金、原材料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业生产的稳步增长,经济效益突破历史最高水平。预算内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1773万元,比上年增长19.3%;预算内企业实现利润716万元,是上年的6.3倍;实现税金1425万元,比上年增长31.6%;有4个产品获部优,7个产品获省优,两种产品获国际金奖。其它国营中小企业、集体企业、合资企业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稳中有进,经济发展后续能力不断增强。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2544.6万元,比上年增长7.2%;商品纯购进额10833万元,比上年增长1.9%;商品纯销售额1 7790万元,比上年增长9.1%;外贸出口收购额达到1485.7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创汇19万美元;横向联合稳步发展,达成物资协作项目12个,引进资金264万元,新增产值972万元。全县物价涨幅控制在6.8%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各项福利事业有较大发展。1991年,全县人均国民收入1207元,比上年增长6.7%。农村人均收入在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达542.1元;全县职工平均工资1698元,比上年增长18%;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达1388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10750万元,农民储蓄存款312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9%和16.1%;集资合作建设住宅楼3.1万平方米,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在改革中发展。科技兴县战略全面启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有新进展。全年取得科技成果30项,其中技术推广项目11项;攻关项目9项,星火计划项目2项;开发新产品8个,新增利税19万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91年全县有208人考入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大专万人升学率在全市11县名列前茅。全县有卫生机构18个,病床395张,卫生技术人员597人。其中中级以上人员71人;文化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漫画群体、文艺创作等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深入发展,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达270余篇。获省以上奖励作品38项,荣获了1991年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体育工作有良好起步,群众性体育活动健康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计划生育率为92.43%。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广播电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广播通播率为79.4%,调频覆盖率为100%,电视覆盖率已达60%。
公路运输客货运输有新发展,客运量完成63.9万人,货运量47.5万吨;邮电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1.5万元,比上年增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