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伊尧平:宁安县1991年工作

   宁安县1991年工作 
     宁安县县长 伊尧平
    1991年,宁安县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经济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农业在灾年夺得好收成。农业总产值达到38651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5.3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38540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村人均收入实现757元;牧业生产中的黄牛、生猪和羊的饲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9%、9.8%、8.9%;庭院经济稳步发展,温室大棚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1991年,我县被省评为农业生产先进县,烤烟生产连续7年被评为国家烤烟生产先进县。“铁牛杯”、“养地杯”、“绿海杯”、“好路杯”等竞赛均获全省金杯奖,“黑龙杯”竞赛获全省银杯奖。抗灾自救工作成效显著,60%的水毁工程得到修复,5000多重灾户的“衣、食、住”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中有288户住进了新房。
    工业在困境中得到发展。1991年,工业总产值(全口径)达到61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3%;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值实现193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利税实现1147万元,比上年增长9.1%,销售收入实现17198万元,比上年增长21.2%;二轻集体工业产值实现3234万元,比上年增长8.4%,利税实现215万元,比上年增长4.7%。产品市场适应性明显增强,开发了10种新产品,增加新花色50多种,1项新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有3种产品获省优。国养道路工作被评为省级先进县并荣获甲级金牌奖。
    财贸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全县财政收入完成5287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城乡储蓄余额达到37860万元,比上年增长22.9%。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43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地方对外贸易实际过货额实现255万瑞士法郎,比上年增长125.7%。烤烟、甜菜、养鸡、生猪、山产品等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初具规模。
    城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宁安镇东西大街铺设了10287平方米柏油路面;东部主巷道铺设了下水管道1324延长米;开发建设了2.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住宅楼;邮电机房大楼投入使用,市话装机容量增加到2000门;增加了一个接收国家电教节目的电视频道;完成了县人民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改造了东京城镇站前广场、渤海镇中心大街;在东京城镇建了一处加油站。
    改革不断深化。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高了以村级组织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全县已建起村级规范科技服务室195个,科技示范人员达4115人。各乡(镇)村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兴办企业或实体,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全县92户国营工商企业和二轻集体企业落实了以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二轮承包。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上,进行了组建集团公司的试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行了“租售并举、小步提租、新房新租、优惠售房和集资建房”的试点工作。推行了全民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扩大了待业保险的范围。
    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科技兴县总体规划》确定了起步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科技开发、引进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全年共完成63个科技项目。在农村推广了农科教统筹结合,燎原示范乡镇发展到7个。全县翻建、新建校舍37所,面积达25242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活跃。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效果显著,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9‰,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6.5%。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普及。
    实施了以法治县方案,严厉打击了各种刑事和经济犯罪活动。在精神文明单位建设活动中,有5个单位和一个村进入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行列,10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城镇建设被评为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