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秉林:伊春市1991年工作
伊春市1991年工作
伊春市市长 聂秉林
1991年,伊春市人民面对木材产量继续调减、经济危困加重等多重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振奋精神,克服困难,自我解危,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5.5亿元,比上年下降2.3%。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国民收入完成18.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财政收入完成18933万元,比上年降低10.6%,扣除木材及“三剩”产品减免税影响因素,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5%。财政支出扣除省专项拨款完成14995万元,比上年增长2.5%。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8.33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9.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9.3%。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107.5%,比省下达的控制指标低0.5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54‰,比上年降低6.5个百分点。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推动经济综合深度开发。森林资源消耗控制和培育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年木材生产计划293万立方米,资源消耗比计划减少39.4万立方米。更新造林88.7万亩,比上年增长14%,成为全国森工系统第一个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积和森林抚育有效面积双超千万亩的林管局,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的称号,进一步巩固了林木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成果,全年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农业和多种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共新开垦荒地6.3万亩,收回弃耕地1.2万亩;粮豆薯总产量24.5万吨,比上年下降3.5%;蔬菜总产量27万吨,比上年增长12.3%;农业总产值达到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新上多种经营基地14个,新上50万元以上项目41个。多种经营产值和收入实现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利税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5%。林产工业内涵挖潜和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对滞销产品进行了停产限产,积极生产订制材、出口材和多规格三板产品。朗乡局刨花板二次贴面、新青木材加工厂细木工板车间、铁力局刨花板、带岭林业实验局纸厂等项目进展顺利,有的已试生产,金山屯、五营、红星、伊春木材加工厂4个小纸厂的改造扩建及铁力、上甘岭纸厂前期准备工作全面铺开。地方工业抑制了生产滑坡,全年实现产值11.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八五”国家重点项目之一浩良河水泥厂正式开工,当年完成投资4600万元。
以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为契机,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盘活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市仅百日促销清欠会战即清收回货款4.6亿元,全年清还挂帐1377万元,处理积压物资和商品2230万元,压缩行政经费支出106万元,封存车辆600台,节油2100吨,实现增收节支4100万元。积极开发新产品,创优质产品。全市共开发新产品161种,其中11种被列为省级新产品。有五种产品获部优,13种产品获省优。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活动,在巩固原有升级成果的同时,南岔木材水解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增强企业内部活力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能力。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增强了企业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实行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向农业和多种经营转移劳力8200人;在组建企业集团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房地产建设开发集团的组建已基本完成,家具集团的组建工作正在进行,山野菜开发集团、饮料集团已经提出较为完整的思路。深化了农村改革,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实行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进行了城市配套性改革的探索和试验。进一步发展了外向型经济。与原苏联边贸、经济技术合作有了较快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20万瑞士法郎,比上年增长400%,输出劳务人员410名。内外贸商品收购额完成3719万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共与国内外厂商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协议65个,引进资金600万元。
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科技工作,加强了实用生产技术研究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有20项科研成果获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奖,有四项获国家专利。重点推广的“强力蒸汽二次风技术”和“四大作物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等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有965名学生被大专院校录取,比上年增加5.6%,成人教育完成了岗位、达标培训,新建校舍1.2万平方米,改造、修复危房9000平方米。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本着量力、积极、保重点的原则,努力解决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新建和改造住宅15.56万平方米,有6个区、局自来水已完善配套,有4个区、局新上了自来水,新开客运线路7条,新增客车12台,新增网内供电线路140公里,新建地面卫星接收站16个,城乡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