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国富:嘉荫县经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嘉荫县经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嘉荫县县长 牛国富
1991年,嘉荫县实行“农为基础、工贸双兴”的战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加速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步伐,在42%的耕地被淹,40%的农业人口受灾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社会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也都有新的发展。全县社会总产值实现10218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下降12.7%;国民生产总值7618万元,比上年增长0.2%;国民收入实现5082万元,比上年下降17.5%。
农业: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中心,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开展了“铁牛杯”、“黑龙杯”和“耕地培肥达标”竞赛活动,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在遭受多雨、内涝、低温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农业总产值5002万元,比上年下降17.9%。粮豆薯总产达到29812吨,单产88公斤,基本与平年指标持平。
工业:县政府根据省、市出台的促进工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促进地方工业稳步发展的24条政策;广泛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开发了口杯酒、水暖铸件等产品;投资110万元新上的黄金采掘溜槽项目,当年创产值75.6万元,实现利润25万元;乡镇企业实现产值3082万元,较上年增长18.1%,利润、税金分别增长11%和27.4%。矿产工业、食品加工业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木材加工业陷入困境,交通运输业亏损严重,地方工业滑坡仍有扩大,工业总产值仅实现2422万元,比上年下降10.9%;实现利税-13万元,比上年减少93万元。
财政、金融:财政工作坚持紧缩政策,实行有保有压方针,深入贯彻实施了财政预算“保盘子工程”,强化了税收征管,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和财务监督,全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年末全县银行各项存款达到9416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发放各种贷款12019万元,用于农业生产及粮食收购资金占贷款总额的36.98%。同时保证了人民生活必需品和重点生产项目以及救灾防汛所需资金。
边贸:边境贸易成交额大幅度增长,口岸开通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共派出3个赴俄劳务团组228人,种植菜地170公顷,在遭受冰雹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实现收入142万瑞郎;合作伙伴达到6个,合作内容增加到10项,合作领域已由种植业劳务输出扩展到建筑业劳务输出;签订易货贸易合同20份,成交额1400万瑞郎,出口品种有农产品、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等,进口品种有化肥、木材、农业机械等;还将在俄合资开办“中国百货商店”,输出农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嘉荫口岸对外开放优惠政策,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对俄出口货源及疏散进口物资的单位建立了关系,与省内各查验部门取得了联系,并已争取口岸建设专项资金250万元,赊欠物资款50万元,口岸建设施工正在进行。中俄双方商定,1992年开通嘉荫-巴斯科沃口岸。
教育、卫生: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稳步进行,扫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卫生机构发展到67个,比上年增长8.1%,专业技术人员469人,比上年增长9.6%,提高了防疫灭病能力。
人民生活:在农业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工业生产下滑的情况下,全县人民生活水平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县职工平均工资2034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人均收入697元,比上年下降18.2%;人均消费水平实现931元,与上年持平;城乡居民储蓄余额8238万元,比上年增长32.5%;人均年末储蓄1299元,比上年增长31.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6655万元,比上年增长5.9%。人口计划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增长率为11.24‰,比上年下降2.16个千分点。交通、通讯条件得到改善,旅客运输量完成3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县城年末电话达到811户,比上年增长56.6%,农村电话达到140户,比上年增长12.3%。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朝阳镇中波十千瓦发射机投入使用,乌云镇50瓦电视播转发射机运转良好。全县乡镇文化站6个,电影放映队10个,图书零售点23个;县图书馆藏书29070册,比上年增长2.9%;举办了“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赈灾义演,所得收入3.3万元及时转给了受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