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张心愿:双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双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双鸭山市市长 张心愿
    1991年,双鸭山市实现现价国民生产总值17.16亿元,国民收入13.87亿元。
    一、农业在重灾之年获得较好收成,实村经济全面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体经济得到壮大,社会化服务普遍展开。对于水利工程的投入多于以往任何一年,农田水利建设有新的进展,大型农机具更新超计划82%,化肥和农家肥使用均比上年有所增加,资金投入比上年增长15%。实施贸工农一体化战略已初步取得效果,形成了“四种”贸工农一体化雏型体系。在大灾之年夺得了较好收成。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60912万元,比上年下降23.2%,农业总收入36862万元,比上年下降15.9%,农民人均收入427元,比上年下降27.5%。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完成产值51180万元,超计划的5.6%,比上年实际增长17.3%。
    二、工业生产稳步发展,产值、销售收入和税金持续增长。双鸭山矿务局提前68天完成了国家计划,巩固和发展了千万吨局的成果。双鸭山发电厂完成发电量23亿度,比上年增长3.3%。地方工业突击抓了盈亏大户,涌现出了一批利税稳定的骨干企业;广泛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 8582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市属工业完成产值54199万元,为计划的99.2%,比上年实际增长4.6%。市属国营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9364.3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8.6%,实现税金1739.7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
    三、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城乡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172万元,其中市县属完成9956万元。基本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单项工程优良品种率在全省四煤城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双鸭山矿务局完成投资1.33亿元。双鸭山发电厂3号机组提前并网发电。城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市卧虹桥建成通车,第二水源和万门程控电话工程顺利进行。全市竣工居民住宅面积20.2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全市村镇砂石路铺装率达到90%,房屋砖瓦化率达到2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7%。
    四、城乡市场持续繁荣,内外贸易日益活跃。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11873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国营商业超计划完成了地方工业品的收购任务,仅市区集市贸易成交额就达9480万元,比上年增长37%。今年完成出口商品收购额5864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7.3%。
    五、财政实力有所增强,金融、保险事业发展很快。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0129.9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20116.5万元,收略大于支。199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各项贷款余额27.5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现金净投放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企业财产保险承保额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51.8%。人身保险承保额7.3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六、各项社会事业相应发展。科技兴市带来了直接效益,全年有12项科技成果通过了市级鉴定,其中《三江平原玉米大面积丰产技术开发》攻关项目效果显著,经鉴定认为达到了省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21项,科技成果转化6项,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7项。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基本满足需要,教师队伍建设有所加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治疗有效率达98%,危重病人抢救率达95%。传染病综合报告发病率控制在2.72‰,比国家计划低0.4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58‰,比上年降低1.2个千分点。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参加省各项比赛中共获金牌26枚,向省输送体育人才27名。社救扶贫和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社会福利事业有新的发展。1991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共筹集救灾款480万元,扶贫周转金110万元,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15万元,对安排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行劳动就业基金制度,开展“光彩杯”竞赛活动,为扩大就业创造了条件。全市安置待业人员13950人,超过年计划16.3%,使待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