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宝清县1991年工作
宝清县1991年工作
宝清县县长 胡 琳
1991年,宝清县实现社会总产值56676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2677万元,国民收入2100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087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895万元,农业在重灾之年获得较好收成。粮食生产在绝产面积达68万亩的情况下,总产仍达1.5亿公斤,主要经济作物甜菜、烤烟产量分别达6200万公斤、243万公斤。畜牧业有较大发展。大牲畜存栏3.6万头(匹),生猪存栏9.9万头,羊存栏5.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23.6%、40.4%、33.4%,畜牧业产值达70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063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造林完成4.3万亩,比上年增长42.3%。庭院经济发展较快,年纯收入近万元的已有500多户。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协调发展。实现总产值17391万元,比上年增长6.5%。税利738.2万元,增长26.5%。其中,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0.5%,有粘土瓦、牛黄、消炎片、速效伤风片、二级大豆油获省优,粘土瓦在国家行检中被评为全国第一名。商业流通日益活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0994万元。物价平稳,顺利完成了城镇供应粮油调价工作,个体和私营工商业也有一定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农村进一步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通过实施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三千五百”工程,初步摸索出一条依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全县兴办小农场、小果园等村级企业235个,为集体新增收入589万元。建立完善了农村经济“十大服务体系”和“十统一”办法。全县农民联合体、农机联合体发展到933个。工业企业普遍推行了进档达标承包经营责任制,更加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初步形成。商业企业积极进行两轮承包衔接,完善了指标体系,放活了流通手段。
科技、教育等项社会事业有了相应发展。全面实施了科技兴县规划、推广工农业实用技术51项。农业麦豆高产攻关、小麦模式化栽培大面积铺开,省麦豆高产攻关研讨会在宝清召开。工业完成技改项目9项,新增产值2071万元,税利183.6万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规范化学校6所,新建校舍面积达1万平方米。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取得进展。全县培训农民达4.5万人次,职工岗位培训3500多人。全县农村又有1531人脱盲。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县艺术团部分剧目在国家、省级调演中获得赞誉。计划生育工作有新进展,计划生育率达89.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新提高。镇内已有6条主次干道铺装了柏油路面,300多条巷道达到沙石化。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自来水入户达4800户,市内电话增加到1800多部,地方道路建设在全省评比中连续11年夺魁的基础上,又获甲级县荣誉称号。全年新建集中供热住宅楼4.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已达12.5平方米。城镇居民收入有所增加,非农业居民储蓄额达6687万元,比上年增长13.7%,职工全年工资总额达56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