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王慎义:巴彦县1991年工作

巴彦县1991年工作
     巴彦县县长 王慎义
    1991年,巴彦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全面实施“强农兴工活商,富县富乡富民”战略目标出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合力兴县,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全县社会总产值达1386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国民生产总值达68706万元,增长8%;国民收入65796万元,增长7%;工农业总产值103604万元,增长17%;全社会零售物价上涨幅度为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95万元,增长61.2%。
    农业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登上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梯。1991年农业生产虽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坚持“强化三元结构,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的方针,10项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业生产先进县的荣誉称号。全县粮、豆、薯总产量达7.66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6.9%,创历史产量最高纪录,恢复了产粮大县的名誉。全县播种的67.6万亩大豆,平均亩产159公斤,创全国县级单产最高水平;牧业生产产值实现2.2亿元,比上年增长44.2%。畜禽饲养量、存栏、出栏都超过家庭联产承包以来的任何一年;林业总产值实现2322万元,比上年增长36.9%,造林6.8万亩;乡镇企业在困境中稳步发展,总产值实现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总收入4.2亿元,增长15.9%。利润2130万元,增长14.9%。上缴税金910万元,增长14.2%;多种经营总收入实现3.05亿元,增长34.1%。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全县村级集体企业增加到622家,比上年增加319家;在全省达标竞赛中,本县获“黑龙杯”竞赛金杯奖,“铁牛杯”竞赛银杯奖。耕地培肥达标竞赛,丰收计划获一等奖,农业技术集团承包获省二等奖。在抗洪抢险和文明村建设中均获省级先进县称号。
    工业生产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稳步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26058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国营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值10306万元,增长14%,实现税金1202万元,增长90%;销售收入实现10109万元,增长49.7%。
    财贸工作完成了各项预定指标。财贸战线通过积极开拓市场,扩大购销,筹资挖潜,整顿流通秩序,使城乡市场疲软的问题得到了缓解。财政总收入完成3633万元,实现平衡略有节余。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完成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外贸出口额完成9144万元,增长97.7%;工商税收完成2923万元,为保县财政“盘子”做出了贡献。城乡改革在探索中不断深化。全县所有工业企业全部签订了二轮承包合同。组建企业集团3个,进档达标承包责任制在部分企业已经开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所加强;住房制度改革正在进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在大范围内已经推开;外贸体制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均取得了新的成果。
    科教文卫体各项事业迅速发展,成效显著。由于狠抓了“科技兴县”,全县完成技术推广项目30项,推广米稻豆模式化栽培和高产攻关1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5万亩,良种使用率达95%。完成星火计划3项,开发新产品12种,其中箱翼式暖气片为国内首创,高级粘合衬填补了东北地区空白,呋喃唑酮成为国际市场抢手货;教育事业发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县在高考中有214人升入大专院校,中专、中师录取132人,居全区首位。文化工作成绩喜人,全年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7篇,获省级剧目奖1个。社会文化设施有所加强;卫生事业在治理整顿中前进,计划生育工作在严峻形势下控制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01‰,计划生育率为90.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1‰。体育事业在巩固先进县成果中迈出了新步伐。连续4年被评为国家、省体育先进县。在国家、省、地区各种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51块、银牌29块、铜牌21块。广播事业有很大发展,电视覆盖面已达100%。横向联合有了新的发展,本着“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原则,推动了经济协作的深入开展。1991年,本县先后参加省、地区组织的出国考察3次,省外考察7次,在广州、北京召开了乡友联谊会,同广东番禺等县建立了友好关系。全年共完成协作项目19项,引进开发新产品16种,引进人才26名,引进资金2533万元,协进物资总额2950万元。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1991年全县职工56242人,新安置就业人员2395人,工资总额达80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平均工资1425万元;农村人均收入718.4元,比上年增长22.6%,城乡储蓄存款28501万元。比上年增长26.6%。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有敬老院27处,收养孤、老、残、幼人员923人,安置残疾人员59人。